如何划分中国近代史

 

通常,人们是按照以下的思路来划分中国近现代史的:

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称旧民主主义阶段,从1919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称新民主主义阶段,1949年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1956年到1966年称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建设的10年。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有人称为社会主义“犯错误”的阶段,而1976年到今天,现在又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此,我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  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阶段需要重新定义:

 

上述人们对历史阶段的划分,是“革命阶段”的概念,不是“历史阶段”的概念。而历史阶段,是革命阶段的结果,两者存在因果关系。比如,1840年——1919年,属于资产阶级发起和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属于清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像马克思所说的,西方的殖民主义具有两重性,既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也促进了“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一发展,在西方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迅速膨胀的机会,从而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历史条件);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是推翻和结束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执政的中华民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电视剧“走向共和”即描写了孙中山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虽然他的革命不可能彻底扫清中国土地上的封建势力及其影响,但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的历史阶段终究是不同于清朝的,孙中山的历史贡献是划时代的。因此,笼统地把辛亥革命前后的两个历史阶段都称之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则没有体现出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变革。

因此我认为,1911年(辛亥革命)——1949年的历史,应称为“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比较好。我的理由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必然要开辟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共和制国家),并提出一套新的治国理念。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就是这一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这样划分,有助于我们区别和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

诚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当时的中国还存留着顽固的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同样存在封建残余)。但是,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个新的社会往往是从旧的社会脱胎出来的,它必然会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进步,不能否认它把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事实。

 

为了便于理解,我画了一个草图。

 

(图解)

清朝 — 1840    清末     1911 中华民国 —  192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49 新中国

 鸦片战争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国共合作  -  国共分裂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改造

-------|--------------|-------------|----------------|-------à

封建社会 —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  旧民主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  — 新民主主义社会

 

 

二、对“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定义的解释:

 

1)既然社会主义阶段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那么资本主义阶段,也可以这样划分(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历史,恐怕还不止分两个阶段)。中国的资本主义确实发育的不充分、不成熟,但称之为“初级阶段”还是可以的吧?(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也不够格,但也可以称为“初级阶段”)

2)如果中国在二十世纪没有出现初级阶段的资本主义,那么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就失去了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土壤和必要性。

3)我们说了几十年“要防止复辟资本主义”,中国如果没有一点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何谈“复辟”?

4)把1911年——1949年的历史,定义为“旧民主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相对应),即“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有利于理解和划分1949年前后的两个历史阶段。这在学术上和历史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

5)“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指历史阶段而言),同时又处于“旧民主主义社会”(指社会性质而言),它是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过去我们常把1949年前后的两个阶段说成是“新社会”与“旧社会”,其实把它们解释为新、旧“民主主义社会”,更为贴切。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避免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高级阶段”: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缺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加上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迫使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其他进步党派,不得不放弃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设想,并转向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通常,我们把1919年的“五四运动”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似乎那时就断定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中山能够多活二十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就可能比较顺利,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就可能开花结果,以孙中山为核心的联合政府就可能形成(当时李大钊、毛泽东等已经参加国民党),中国的资本主义就可能走上比较健康的发展道路。

但是,蒋介石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背叛了孙中山“联俄联共”的革命遗嘱,并企图阻碍中国“走向共和”与民主。由于蒋介石担心中国民主革命会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而走向苏联社会主义的方向,于是就决心消灭中国共产党。1927年的“四。一二”大屠杀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分裂,从而引发了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暴动,并在江西等地区出现了“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蒋介石的“清共”政策,迫使中共选择“十月革命”的道路,并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领导地位,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向了社会主义的方向。从而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失去了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机遇。

正像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开始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但是在抗战胜利以后,则转向了与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局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而且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义的解释:

 

民主主义革命由谁来领导,决定了中国后来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明确地阐述了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会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由于中国的生产力落后,决定了中国在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因此,在1949年建国之初的“共同纲领”中,明确阐明了新中国的社会属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通过后来的“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反复实践和经验教训,今天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上述过渡阶段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今天,我们把这个过渡阶段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耐人寻味的,它给人们留出了一个较为宽泛的思考空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这与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但是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你也可以理解为它是从1949年开始的,或者理解为它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开始的。甚至于还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就要看我们如何来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了。我个人倾向于这样来划分1949年以来的历史:

 

(图解)

中华民国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78/ 113中全会 —   2050/中等发达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改造 — 改革开放— 国家资本主义 — 建设和谐社会

-------------|----------------|----------------|---------à

 旧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试验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结合以上图解,解释一下我的看法: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逐步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因此产生了过于乐观的情绪,并导致了后来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出现上述失误,是因为缺乏经验。而经验则必须通过反复的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改革开放的成绩就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把1949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的历史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试验阶段”比较好。所谓试验,就是因为过去没有搞过,没有经验。所以在这个阶段,就会出现比较多的错误和失败,这个时期的特点很像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美国印地安那州搞“共产主义”的协和村那样,愿望是好的,但是很幼稚。不过,他虽然失败了,却为后人提供了经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也超越了客观规律,他搞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也不成功,“文革”的错误就更大了,但是“错误”和教训往往也是一种财富。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无疑是成功的。不难看出,从农村的联产承包到企业的股份制,从“特区经济”到“一国两制”,都体现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思路。按照列宁的说法,“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所以改革开放就是中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入口”。因此,我们有理由说,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才真正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按照邓小平的说法,只有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才可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也只有到那时我们才可以说,我们进入了“合格的”社会主义。所以,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视为是进入了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

5)即使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有可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也不会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富裕和先进,因此还只能说进入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而这个社会主义,只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于它能否得到历史学界的公认,还很难说。不过,历史如何被别人评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自己所经历的历史和未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五、重新解释历史是为了解放思想: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许没有资格去评价历史。但是,前人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往往是在几十年以前做出的;从现在的眼光来看,难免带有一些局限性。如果不能从新的角度和高度来重新解释历史,则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革”结束以后,如果当时不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如果不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可见,局限于过时的历史观,就无法进一步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撰写历史应该是学者和伟人的事,但老百姓也可以研究一点历史。老百姓学一点历史,当然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可以使自己活的明白一些。我的文章也许是“歪批三国”,但如果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那将是我的荣幸。

 

附文:民族资本主义中国

 

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