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点静气(人民论坛)

 

于国建

 

《人民日报》 ( 2006-08-14 第04版 )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剧烈变革,激烈竞争;信息爆炸,高频节奏;过度包装,媒体炒作;多元世界,充满诱惑。许多人感到,现在似乎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空之中。

面对难以预知的变化和有形无形的压力,有的心烦意乱,神不守舍;有的着急上火,不知所措;有的马不停蹄,疲于奔命;有的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的孤注一掷,鱼死网破。如此等等。这种心态谓之“浮躁”。

  这种浮躁之风,在党员干部中也有不少表现。例如,有的“刚刚烧火就揭锅”,朝令夕改,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有的热衷于政绩“短平快”,忽视抓基层,懒得打基础,不为子孙计。有的喜好于“显山露水”,不肯在求真务实上用功,却不断在表面文章上“创新”。有的乐此不疲迎来送往,“密切联系领导”,远离实践,脱离群众。有的整天围着事务转,坐拥文山会海,不肯看书学习,很少调查研究。干部队伍中的浮躁之风,背离科学发展观,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污染社会风气,损害群众利益,确实需要认真涤荡一番。

  治疗浮躁病有一方良药:养一点静气。

 

  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今天读来,还是那么发人深省。

  养点静气,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尤为重要。领导干部事务纷繁,日理万机,很多人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工作确实辛苦。问题在于,很多同志被各种可有可无、可去可不去的会议、事务、应酬缠住了手脚,这就不好了。领导干部要学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偷闲不是偷懒,取静不是怕事,而是在日程表里辟出一块安静的绿地,

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用陈云同志的话说,就是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问题。这应当是更为重要的工作。战场上指挥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离不开静气。搞建设、谋发展的带头人同样如此。领导干部在头绪繁杂的情况下,更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

权。思考需要心静,多思培养静气。往往心安气静时,思维最为活跃,灵感最易爆发。

  静气贵在“养”,即靠平时修炼。首先,静靠正气支撑。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无欲则静,心态平静,心有定力,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浮躁会远你而去。其次,要立大志。胸怀广阔,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就不会为一点成绩而骄傲,为一时挫折而沮丧,自然会保持冷静。第三,就是要多读点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无论多忙,一定要挤时间学习,静下心来读点书。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养一点静气,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在正气、志气、勇气、锐气、才气之外,还需要加上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