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一直摆在书柜里没有读过,确实有些不应该。不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觉得难懂,二是觉得马克思在150多年写的欧洲资本主义历史,距离我们中国今天的情况差距太大,读下来不一定有用。不过一想,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不了解《资本论》怎么能说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呢?于是,还是下决心读一下。
下面是我归纳自己的读书笔记,罗列出觉得有收获的语录。所摘录的不一定是语录的原文,但意思大概差不多。括弧里是我的理解和联想,也许对读者有些启发,所以一并附上。(语录标识卷页)
讲的不对,请批评。
----------------------------------------------------------------------------------
《资本论》概要
(主题曲:对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
1、《资本论》的历史背景:
A、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为研究对象。
B、以产业资本家、地主、工人为三个阶级,作为研究对象。
2、《资本论》四卷的内容: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马克思单独完成,1867年出版);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恩格斯整理马克思手稿,1885年出版);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恩格斯整理马克思手稿,1894年出版);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考茨基整理马克思手稿,1905-1910年出版)。
3、阶级及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1-P811/3-P1000)
工人(包括农业工人):提供雇佣劳动,获得工资及生活资料。
地主:出租土地,收取地租(英国地主向资本家收取货币地租,而日本的地主向农民收取实物地租,即粮食。中国的情况与日本类似,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初,农民还没有发展成为英国的农业工人,也很少出现资本家向农村地主租用土地搞投资建厂的情况)
资本家:租用地主土地的农场主,投入生产资料进行社会化生产。获取利润(剩余价值),或转为货币资本和利息。农场主来自原来的农奴,他雇用农业工人生产,把农场办成企业,用收成向地主交租金。
(类似于中国今天的农业专业户,租用土地进行企业化生产和销售,向土地所有权农户交租金)
4、交换产生的等价物演变成货币:(1-P104)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代出现了以自然物为等价物的交换手段(例如贝壳)。后来出现了铜钱、白银、黄金等货币形式。(二战以后,出现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形成美元独大的形势。俄乌冲突发生后,又出现了脱离美元的多种货币直接兑换的多元化趋势)
5、价值与使用价值:(1-P211)
价值既交换价值,以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为尺度衡量(例如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资料的价值,并不是以某一产地的成本来确定的,而是按照一个地区、一个省的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和成本来确定的。即使在一个农贸市场里,商户也是按照约定俗成的劳动成本来定价的)。
使用价值,与劳动时间无关。使用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具体的、私人劳动之中,使用价值由商品来体现。(例如为个人定制的服装,它的价值无法以平均社会劳动时间来衡量)
必须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交换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空气、水),不一定都有交换价值。(一般来说,有交换价值的东西,都有使用价值)(1-P103)
价值(交换价值)是物的属性,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必然包括交换,财富则不然。所以,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财富)是人的属性。(换句话说,价值既交换价值,是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获得使用价值既吃穿用的生活必需品,是为了生存和消费,不是为了交换)(1-P100)
6、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增值(例如企业的设备、原料、厂房)。(1-P225)
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并改变自己的价值(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1-P235)
7、必要劳动:实现劳动力价值和生活资料价值的劳动(即保证生产成本不亏本的必要劳动量)。
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量(例如为资本家创造利润的多余无偿劳动量)(1-P245)
剩余劳动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1-P580)
剩余价值积累率:积累部分/整个剩余价值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P190)
8、生产资料吮吸剩余劳动:(1-P231)
(由于剩余劳动的载体是生产资料,例如原材料和机器。因此,剩余劳动的产品既包括了工人的剩余劳动,也包括了生产资料。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出现了工业机器人和无人工厂。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的体现,越来越模糊化和隐蔽化)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1-P368)
A、制造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过程,
B、资本价值的增值过程,
10、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1-P368)
A、从属于劳动过程的一般职能(参与社会必要劳动过程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管理也是必要劳动的一部分。)
B、剥削社会劳动即资本增值职能(参与剥削社会剩余劳动的手段,既通过管理使剩余劳动创造出更多剩余价值)
11、发展生产力的三个阶段:
A、协作:(古代人类必须协作,才能征服巨大的猎物或自然灾害)(1-P358)
B、工场手工业:(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之前,手工业已经从个体劳动发展到工场化分工作业。例如纺纱、织布、成衣的手工作坊,已经出现多环节分工作业,但生产手段落后)(1-P373)
C、机器大生产:(蒸汽机的出现,促使生产设备的革命化进步,从而使英国、德国等国家率先出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使原始的、手工业的生产方式,退出了欧洲历史舞台。)(1-P408)
过去,工人是工厂的主人;现在,机器是主人。过去,工人使用劳动条件;现在,是劳动条件支配工人。工人的劳动技巧,转移到了机器上,机器正在逐步代替人。(无人工厂和无人机播种、杀虫和施肥,已经成为现实)(1-P464)
傅立叶说:工厂是温和的监狱。(人成了被机器囚禁的犯人)(1-P467)
机器应用在单一工厂内减少了工人人数,但对于全社会来说,会增加工人就业人数。因为大工业会促进全社会的生产规模,使生活资料更便宜,需求量更大。(1-P492)
12、资本的祖国是温带:(1-P561)
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自然条件有差别的温带,会加强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使人掌握技术和文化知识。所以,温带是资本主义的祖国。
(地处热带的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人们习惯依赖优越的自然条件生存,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性不高。欧美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也是阻碍它们发展的原因)
13、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后,必要劳动及剩余劳动还要保障社会准备金和积累基金的需要。(1-P578)
(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应当成为社会财富积累和全民社会保障的来源)
14、名义工资:货币的等价物。(2-P574)
实际工资:货币实际对劳动力消耗的补偿程度(购买力),名义工资提高,不等于实际工资提高。
15、圈地运动:(1-P795/P800)
在爱尔兰、苏格兰,良田通过圈地运动成为了牧羊场、猎场或养鹿场。农民失去土地,戏称为“羊吃人”。
16、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通过掠夺他国资源崛起,然后英国、法国和德国步其后尘,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今天,美国趁俄乌冲突之机,大发军火财、能源财,这同样也是一场对欧洲资本的掠夺)(1-P819)
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1-P829)
17、资本三要素:(2-P63、2-P228)
货币资本(投资)、生产资本(生产)、商品资本(销售),构成了产业资本三要素的连续性,并列运行。
18、生产不仅会生产出物质产品,还会生产出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3-P992)
19、劳动过程的每一个一定的历史形式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就会被抛弃。这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就像原始公社、奴隶庄园、地主租地等生产方式被历史抛弃一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必然要被抛弃)(3-P999)
20、否定之否定:(1-P832)
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小生产者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又造成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例如中国农村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三部曲:对殖民地、农民和工人的掠夺)
21、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引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认为剩余价值来自土地租金)(1-P57)
22、流通手段:(1-P142)
商品量↓ + 货币流速↑ = 流通手段 ↓(市场缺货)
商品量↑ + 货币流速↓ = 流通手段 ↑(商品滞销)
23、货币与金银储量:(1-P154)
一个国家的现有金银量必须大于执行铸币职能的金银量。这个条件是靠货币储藏形式来实现的。
货币储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
24、能生出货币的货币:(1-P177)
最初对货币的描述—— money which
begets money.(钱生钱)
25、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1-P186)
流通中的价值(交换价值)总量,不管分配怎么变化,都不会增大。(无论是一辆汽车,还是一架钢琴,在流通中转让都不会增值。这与齐白石的画作拍卖不同,工业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26、劳动力成为商品:(1-P191)
劳动力所有者出卖劳动力,只出卖一定时间。因为一下子全卖光,他就出卖了自己,从自由人变成奴隶,从商品所有者变成商品。
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时,资本才产生。资本一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1-P193)(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劳动力,没有或部分没有人身自由。因此,就不存在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也就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P199)
27、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P201)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也应该视为劳动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甚至是最重要的、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生产关系。)
28、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1-P202)
劳动对象:通过劳动使其与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例如:鱼脱离水,树木脱离林地,矿石脱离矿床,稻麦脱离土地)
劳动资料:把劳动活动传导给劳动对象的综合体。土地本身是劳动资料,是原始的食物仓,劳动资料库。(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有道理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劳动资料和财富之母)
劳动过程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是劳动资料。(1-P205)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也包括软件与数据)
29、价值差额:(1-P219)
劳动力一天的维持费和劳动力一天的耗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
前者决定它的交换价值(工资),后者构成它的使用价值(商品)。
因此,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这个价值差额。
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劳动契约维持着法律上表面的公平)。
30、监工和经理从事监视和监督也是劳动吗?(1-P218)
(马克思没有正面回答。今天的生产方式与马克思那个时代相比较,已经出现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和智能化改变了生产过程和方式。无人机和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代替了人工劳作。工人成为了智能劳动的监督者,因此监督成为了劳动的延伸。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时,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剩余劳动时间延长了。因而,科学管理和监督也成为了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手段。)
31、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1-P229)
矿石、树木、水、电、煤、润滑油等原辅料,在生产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但又在产品的属性中表现出其价值。工具、机器、厂房、容器等也一样,他们的使用价值通过折旧,也转移到产品上去了。
就生产资料来说,被消耗的是它们的使用价值,因而通过劳动制成产品。可见,生产资料的交换价值借以再现在产品的新的使用价值中。(1-P233)
32、工作日界限的斗争:(1-P262)
资本家坚持买者的权利,尽量延长工作日。工人坚持卖者的权利,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正常量内。而这两种权利都同样是商品交换规律所承认的。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上,工作日的正常化过程表现为规定工作日界限的斗争。
33、价值取向不同的生产:(1-P263)
如果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占优势的不是产品的交换价值,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例如我国计划经济的配给制时期),剩余劳动就受到或大或小的需求范围的限制。而生产本身的性质就不会造成对剩余劳动的无限制的需求。因此在古代,只有在谋取有交换价值的地方,即在金银的生产上,才有骇人听闻的过度劳动。
34、多干10分钟:(1-P271)
有一位很可敬的工厂主对我说:如果你允许我每天让工人多干10分钟的活,那你一年就把1000镑放进了我口袋。时间的原子就是利润的要素。
35、为什么把面包工人列为短命的工人?(1-P281)
这些工人很少活到42岁。可是等着去面包业做工的人总是非常多。就伦敦来说,这种劳动力的来源是苏格兰、英格兰西部农业区,以及德国。
36、1833-1864年英国工厂立法:(1-P308)
工人阶级一旦清醒过来,就开始进行反抗。首先是在大工业诞生地英国。议会颁布了5个劳动法,对劳动时间强制限制。但是没有批准一文钱用于实施发令,法令只是一纸空文。
37、平等地剥削劳动,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1-P324)
38、八小时工作日:(1-P333)
南北战争的第一个果实,就是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运动。这个运动以特别快车的速度,从大西洋跨到太平洋,从新英格跨到加里福尼亚。与此同时,(1866年9月初),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通过立法把工作日限制为8小时”。
39、“高级工人”:(1-P461)
还有为数不多的负责检查和经常修理全部机器的人员,如工程师、机械师、细木工等。这一类是高级的工人,其中一部分人有科学知识,一部分人有手艺。他们不属于工厂工人的范围,而是同工厂工人聚集在一起。(邓小平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马克思没有把知识分子看作是工厂工人,只适合于马克思分析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初期阶级状况的需要,不适合于今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的新变化。)
40、农业与手工业的纽带被拉断:(1-P551)
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旧社会的堡垒——“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也就是把二者的早期未发展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的那种纽带,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
41、社会再生产:(1-P621、P630)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是不断地把它的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就不能不断地生产,即再生产。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资本家竭力把熟练的工人阶级的存在算作自己的生产条件和可变资本。
42、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P652)
节俭啊,节俭啊,也就是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重新转化为资本!为积累而积累,为生产而是生产——古典经济学这个公式,表达了资产阶级时期的历史使命。
43、生产力提高与工人失业的矛盾(1-P707)
劳动生产力越高,工人就业的压力就越大;他们的生存条件也就越没有保障。虽然生产资料和劳动生产率比生产人口增长得快,但是工人人口总是比资本增殖对工人的需要增长得快的。(生产力与工人就业不能同步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力提高主要是采用了机器等先进手段。所以,欧洲大工业的出现代替和淘汰了工人。在今天也是一样,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大批的工人和农民转向第三产业)
44、1886年伦敦《公共卫生》报告:(1-P727),
布莱德弗工人保险公司显示,在二十几处出租房里,每间房居住8—18人不等。在地下室里,每间住6—8人不等。平均每张床睡3.3人,甚至4—6人。
45、农业工人状况:(1-P743)
今天的英格兰农业工人,他们的状况也是极端恶化了。他们又成为了农奴,而且是食宿很坏的农奴。英格兰监狱中的饮食比普通农业工人要好得多,普通农业工人很少吃到肉类。
46、“系统殖民”的秘密:(1-P837)
剥夺人民群众的土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与此相反,自由殖民地的本质在于,大量的土地仍然是人民的财产。因此,每个移民都能够把一部分土地变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个人生产资料,而不妨碍后来的移民这样做。这是殖民地繁荣的秘密,同时也是殖民地的痼疾——反抗资本迁入——的秘密。
47、“传销式”的殖民地扩张:(1-P841)
从欧洲把穷人输入到殖民地来,为资本家充实雇佣劳动市场。这是“系统殖民”的最大秘密。
每个放弃雇佣劳动并成为土地所有者的人,正好由于购买土地而提供一个能把新劳动输入到殖民地来的基金。
(马克思在1858年致恩格斯的一封信里说:“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见《马恩全集》29卷,P348)
(欧洲国家远洋船队发现新大陆,开始了建立殖民地的发家史。然而,中国的郑和七下西洋,也发现了中亚、非洲大陆,为什么没有建立殖民地呢?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因而也就没有从海外掠夺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过,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已经与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易货贸易”。同时,也采用了明代的货币进行结算和支付,然后对方再用这些货币购买中国的其他货物。在这个交易中,明朝的货币就起到了中介的作用;换句话说,明朝的货币成了国际贸易中最早的“外汇”!采用中国的货币进行交易,已经对形成世界市场做出了贡献。为了对外贸易的便利,郑和还在越南的占城(归仁)、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的古里(科泽科德)、伊朗的忽鲁谟斯等地,设立了贸易基地和“办事处”。为货物的转运和船队的休整,提供物流和后勤服务。郑和所进行这些商业活动,已经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只是由于明朝当时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内基础和阶级矛盾动力,所以郑和的努力和外部条件,并没有给明王朝带来丝毫的进步。郑和本人也在航行中,病逝于异国他乡了。)
-----------------------------------------------------------------------------------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的生命在于加快周转和流动)
48、劳动力是商品:(2-P24)
作为商品买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它的价值就决定于它作为社会产品所体现的劳动,就等于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的劳动。
49、产出大于投入:(2-P134)
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投入流通的价值,小于他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他之所以卖的贵,不是因为他的商品高于它的价值出售,而是因为所卖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组成部分的价值总和。(一般来说,资本家不会赔本生产商品,必须使商品附加剩余价值出售)。
50、商品资本的循环:(2-P101)
总公式:
W'(商品出厂销售)—— G'(货币回收)—— W(购买原料) ...P(投入生产)
...W'(商品销售)
51、准备金:(2-P99)
剩余价值的存在形式之一:储备货币,用于急需之用。
52、流通时间:(2-P138)
资本完成循环的全部时间。
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原料进厂生产为成品的时间 + 产品进入市场变现为货币的时间。)
53、流通费用:(2-P146)
A、买卖时间(商品在销售过程中所占有的费用成本)
B、簿记(记账的人员费用)
C、货币(收付款过程中的储备资金)
54、保管费:(2-P154)
仓储费、保险费等。
55、资金周转:(2-P171)
资金的周转时间与次数(一年中流动资金周转的次数越多,资金利用率越高,费用越低)
56、剩余价值货币化:(2-P387)
剩余价值货币化,并不是作为潜在的货币资本存在。例如:
A、银行存款—— 由银行支配的、名义上积累的货币资本(没有成为直接的生产投资)。
B、公债券—— 根本不是资本,而是债权。
C、股票—— 对股份公司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即剩余价值凭证。(与该公司的货币资本无关)
------------------------------------------------------------------------------------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生产关系本质:资本与土地、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换关系)
57、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3-P51)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劳动力;
利润率: 剩余价值 / 总资本;
剩余价值 / (总资本 + 劳动力)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不同的量。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58、决定利润率的因素:(3-P82)
利润率的高低,不完全决定于剩余价值率。它还决定于资本的价值构成(包括劳动力成本)。
59、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3-P88)
一年内剩余价值(或利润)= 每个周转期间剩余价值 X 一年内可变资本(工资)周转次数。
实例:某厂的总资本分为:不变资本12182镑,可变资本318镑,合计12500镑。
318镑/12500镑 = 2.54% (四十分之一)。
可变资本(工资)每年周转8次!
(相当快!这说明雇佣工人的可变资本占用比例很低,周转次数很快,从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及利润很高。而资本家们从来对此讳莫如深,不愿提及)
60、靠牺牲工人实现劳动条件的节约:(3-P104)
1860年前后,英国煤矿平均每周有15人死亡。许多矿区只开一个竖井,以致不仅没有足够的空气流通,而且一旦竖井堵塞,连一个出口都没有。
61、平均利润率:(3-P233)
等量资本必须在相同时间内提供等量利润。各个部门的资本,都应按照各自大小的比例来分享社会总资本从工人那里榨取来的总剩余价值。
(因此而形成的社会平均利润率,例如10% ,就成为了一个起码的标准。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不如把钱存入银行了)
62、相对过剩人口:(3-P263)
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发展,这个国家的相对过剩人口就表现得越明显。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消灭着小农经济和个体工商业,迫使越来越多的个体劳动者和小业主进入失业的行列,成为待业的“剩余人口”)
63、对外贸易:(3-P264)
对外贸易一方面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一方面使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它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使剩余价值率提高,使不变资本价值降低。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64、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3-P278)
总的说来,矛盾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
它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包含着:降低利润率,使现有资本贬值,靠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发展生产力。因此,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么,它同时也是它的这种历史任务,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经常的矛盾。
6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衰老:(3-P292)
它的历史使命是无所顾虑地按照几何级数推动人类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如果这样(过度发展会物极必反),阻碍生产率的发展,它就背叛了这个使命。由此再一次证明,它正在衰老,越来越过时了。
66、利息和企业主收入:(3-P415)
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只有这两类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才创造出利息率。
67、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3-P492)
信用制度必然形成,以便对利润率的平均化或这个平均化运动起中介作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建立在这个运动的基础上的。
通过信用,货币以三种方式得到节约:
A、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
B、流通手段的流通加速了,
C、金币为纸币所代替。
(现在已经出现数字货币)
68、股份企业:(3-P499)
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69、信用制度的二重性:(3-P499)
一方面,把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70、银行资本:(3-P526)
由两部分组成:
A、现金(金或银行券)
B、有价证券(汇票、国债券、国库券、股票)
71、货币主义与信用主义:(3-P669)
货币主义本质上是天主教的;信用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的。
但是,正如基督教没有从天主教的基础上解放出来一样,信用主义也没有从货币主义的基础上解放出来。
72、高利贷:(3-P689)
高利贷和商业一样,是剥削已有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创造这种生产方式。高利贷力图维持这种生产方式,是为了不断重新对它进行剥削;高利贷是保守的,只会使这种生产方式处于日益悲惨的境地。
73、地租:(3-P706)
在英国的租地农民中,有一定数量的小资本家,不得不作为租地农民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农业上。他们被迫满足于平均利润以下的利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以地租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
74、绝对地租:(3-P870)
这种绝对地租,在真正的采掘工业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地租似乎只是由垄断价格产生的地方,需要有非常有利的市场状况,使商品能按它们的价值出售。使地租和商品的剩余价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的全部余额相等。例如,渔场、采石场、野生林等的地租,就是这样。
75、劳动地租:(3-P889)
无代价地在地主的土地上,为地主劳动。(这种情况在旧中国普遍存在)
76、产品地租:(3-P895)
产品地租的前提是,直接生产者已有较高文明状态,从而他的劳动以及整个社会已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驱使生产者的,不是强制或鞭子,而是法律的规定。
77、货币地租:(3-P898)
生产者不是把产品,而是把产品的价格付给土地所有者。必须由实物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78、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者:(3-P928)
土地所有权却和现实的生产过程无关,它的作用只是把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从资本的口袋里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里。
79、被颠倒的世界:(3-P938)
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移到这样一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既不亲自劳动,又不直接剥削工人,也不像生息资本那样可以找到一些在道义上宽慰自己的理由,比如说,贷放要冒风险和作出牺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生产关系和它的历史社会融合的现象已经完成:
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
80、消灭资本主义之后的分配:(3-P963)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会在下述意义上起支配作用:
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最后,与此有关的薄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将逐步提高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计划性和协调性。只要还存在不同地域之间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交换或分配,只要价值规律还起作用,上述薄记就仍然具有核算成本和价值的作用。过去我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结果造成了资源与环境的浪费和破坏。所以,即使在商品经济模式消逝后,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也必须有节制,也要尊重价值规律,也不能“各取所需”、白吃白拿,也要“有偿使用”,以维持自然资源的再生性和可持续性。自然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的第一生产资料,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第一生产关系。近十年来,我国推行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有效地恢复和改善了湿地、水源、海洋、河流、草原、森林、湖泊、沙漠、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与我们的关系。目前,我国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三江源已建立5个国家公园,为90%陆地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24%,森林蓄积量195亿立方米,草原植被盖度达50.3%。可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
---------------------------------------------------------------------------------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马恩全集-26)
(分工与交换所有制的归途——消除三大差别)
81、总的评论:(P7)
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只见表象,不看本质)
82、重农学派:(P15)
把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农业),把地租看成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
重农学派,是资本主义大农业的拥护者。(P40)
83、加尼耳的重商主义观点:(P201)
没有交换,劳动就不能生产任何财富。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为我们认识。财富完全是来源于商业。
(重商主义的观点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交换和再生产、再交换,不断获取财富)
84、农业中的剩余价值:
土地私有权是绝对地租存在的必要条件。农业中剩余价值分解为利润和地租。
85、马尔萨斯“人口论”:
其基本观点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食物按算术级数增长。即食物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出现人口过剩,造成工人贫困。农场主安德森则认为,土地的生产率可以无限地逐年提高,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不正确的。(马克思认为,工人的失业和贫困,直接原因是先进机器的采用取代了人工操作造成的。间接的原因是,大农业的发展排斥了小农经济,迫使农民转化为城市无法消化的工人后备军。)
86、李嘉图忽略了剩余价值的本质:
李嘉图只考察剩余价值的量,而忽略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他把工作日看作一个固定的量,不能区别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从而只看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看不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并增加相对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时间和无偿加班,可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
87、李嘉图不懂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李嘉图的错误在于,他把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看成是为了满足消费,又把消费看成是绝对需要或者占有商品的愿望。
他不懂得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向和消费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他也不懂得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在于资本本身。
88、分工是交换的所有制的开始:(马恩选集,1-P56)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分离,也是资本与地产的分离,也是劳动和交换的所有制的开始。
(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脑劳动的差别,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
《小结》
1、《资本论》既肯定了欧洲资产阶级结束奴隶与封建制生产方式的革命作用,也揭示出欧洲资本主义依靠殖民掠夺和剥削剩余价值发家致富的秘密。
2、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工厂工人和农业工人的立场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预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将像历史上旧的生产关系一样被抛弃,代之以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基础上的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不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是有限租用土地等公共生产资料基础上的“多劳多得”的劳动者所有制。中国目前的多种所有制并存,正是对马克思上述观点的探索和尝试)。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成就进一步说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与时俱进的、符合国情和时代变化的马克思主义。
4、如何在二十一世纪发展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历史任务。
我以为,起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研究,寻求答案:
A、马克思认为,技术人员和为生产服务的知识分子不属于“工厂工人”。可是,今天已经出现了“无人工厂”和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的普遍现象。因此,对于“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等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B、随着“数字经济”的出现,数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和商品。许多设备或日用品(例如手机),没有软件和数字的支持,就成了废物。因此,形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层面。那么,生产力要素、交换与分配等生产关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C、在商品经济中,以交换为目的价值规律发挥着决定作用,这个是无疑问的。但是,在消灭资本主义进入产品经济社会之后,是否就会建立不以交换为目的、新的价值规律呢(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施行的计划经济制度)?从趋势看,世界人口增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是大概率。所以,未来社会的价值规律如何维持人与自然的友好的生产关系,还需要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找寻答案。
(谢庆)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