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百年的问答
世界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迅猛的变化。如何认识刚刚过去的中国百年历史?又如何预测中国的下一个百年?
本人不是学历史的,只是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待历史。我试用问答的形式,谈谈自己对中国二十世纪百年历史的看法。
1、二十世纪的中国百年史有什么特点?
答:这段历史跨越了三个“朝代”:清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而一百年的社会革命则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不同性质的历史阶段。
这一百年,将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式的“化石”,由于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成为后人反复研究的对象。
2、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何时开始?
答:是从1895年开始(之前仅有一些革命的萌芽)。即孙中山组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广州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封建王朝宣战的第一枪。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何时开始的?
答:从1919年开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积极响应了北京学生的革命运动,并开始走上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4、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什么特点?
答:它分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这与许多国家不同。毛主席在1940年所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此有清晰的阐述。由于在1917年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走俄国人的路”,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选择。但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而中国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拥护革命的一面,因而工人阶级必须联合一切革命的力量,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不可能像俄国一样,跳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一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多分几步走,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必然。
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资本主义社会吗?
答:二十世纪初就出现了,但只能算是“萌芽”。早在一百年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就开始兴办民族工业了,不是有句话叫“实业救国”吗,就是当时的一种思潮。与此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入,也促使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得以产生,“四大家族”就是它的代表。正因为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以才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干预,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畸形的、不成熟的。所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不够成熟和强大,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都不能仅仅依靠本阶级的力量取得革命的成功。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各个社会阶层的统一战线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必要条件和特色。
6、中国的国情很像印度,为什么中国与印度所走的道路不同?
答: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应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允许,袁世凯的复辟和帝国主义的打击,使孙中山深感他的革命“尚未成功”。而共产国际的援助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合作,又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终于提出了“联俄联共”和“防止资本主义制度进攻”的口号(见“孙中山全集”第二卷,P325),这就足以说明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三十年后抗战胜利了,中国又一次出现了和平的曙光。毛主席亲临重庆,表示了与国民党合作、共建民主共和国的愿望。但蒋介石连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都不要,他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与共产党组建联合政府,最终使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化为了泡影。可以说,当时国内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迫使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从而走上了与印度不同的道路。
7、新中国建立初期,处在什么社会阶段?
答: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这一点已在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得以明确。为什么不能跨越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呢?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国情主要有三条:
(1)人口负担大、生产力落后;
(2)封建社会历史长,封建意识强;
(3)拥有五十多个民族,经济、宗教、文化差异大。
由于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当时的苏联那样,很快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中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又往往使民主革命不能彻底。因此,中国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8、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关系?
答:从中国的革命实践看,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应包括在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大会上是这样讲的:“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级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高级的发展阶段。”这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而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这个初级阶段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阶段。
9、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别是什么?
答:这两个阶段的区别,首先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别。邓小平讲:“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邓小平选集,第三卷,P225)可见,经济发展的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现在,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800美元,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GDP能达到8000 -- 10000美元就很不容易了,但那才仅仅达到了今天韩国的水平,离英国今天的水平还有距离。如果我们说中国今天已经进入了“够格”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让人民失望,并失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果说,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则更符合实际情况。少年体校的小队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运动员,要经过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运动员;新中国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但需要经过改革与建设的过程,才能真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0、如何划分这两个阶段?
答: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就开始了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长征。按照邓小平的说法,在到达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还没有建成和进入够格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处于不断走向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过渡阶段。估计要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即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时,中国才可能进入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
11、为什么要区别这两个发展阶段?
答:这是为了正确地认识中国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历史定位,从而能恰当地提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文中,总结了建国初期农村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历史教训。他指出当时出现所谓“十五年超过英国”和“大跃进”的冒进错误,主要是由于“没有弄清我们当时所处的历史定位,即我们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本应当让新民主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一个较充分的发展,不要急于“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建立所谓“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我们犯了“急性病”,过早地提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人为地缩短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结果是“揠苗助长”、事与愿违。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之所以能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并不是在生产关系上“向前进”,而是“向后退”;是从所谓“一大二公”这种超前的所有制形式,退回到包括国营、民营、私营、公私合营和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生产关系中来,从而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践证明,我们今天把生产关系定位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允许非公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是完全正确的。
有些人认为,改革开放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只要会“摸石头过河”就行。其实“石头”就是路标,就是理论;河里的石头是经受了河水的冲刷才留下的,正确的理论也是经过实践的验证才具有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先决条件就是我们总结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区别了目前所处的历史定位,这一点我们今天才开始体会到。因此,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适时地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继续明确历史定位,避免重犯“冒进”的历史错误,切实提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把今后的步子走得更稳些。
12、目前中国在哪些方面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有差距?
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差距:
(1)“三大差别”还明显存在。
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目前中国农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农业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约年增长率4%);
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收入增长率8%,比农村快一倍);
c)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大(10%);
d)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民交费负担之多是建国以来少有的);
e)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原有合作医疗制度解体,覆盖率仅剩5%);
f)农村教育面临困难(儿童入学率80%,读满五年巩固率60%);
g)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剩余劳力达两亿人)。
(以上数据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指标体系”一书)
h)农民种地成本上升、卖粮难,不得不外出打工,造成土地撂荒。原以为把土地租给农民、实行联产承包就解决问题了,现在看来不那么简单。没有一系列鼓励三农的配套政策,不加大对三农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就很难改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落后状况,进入社会主义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2)
法制不健全、法治意识薄弱。
过去我们习惯于国家调控市场,但并不习惯于用法规来治理市场。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立法滞后,另一方面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一些地区的管理部门保护假冒伪劣和地方垄断,甚至一些地区的公、检、法、海关、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执法犯法,成了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如果我们不重视以法治国,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就无法建立,社会进步就得不到保证。
(3)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只为部分国家干部和国有企业职工提供了公费医疗和退休金等社会保障。但对于占人口80%的农民来说,社会保障的水平很低。过去约90%的农民参加了生产队办的合作医疗,包产到户后合作医疗基本解体(目前仅有5%的农村坚持合作医疗),95%的农民靠自费解决医疗问题。而广大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则更是个难圆的梦。这无疑是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4)
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艰巨。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373)。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民族多,地域广、差距大。由于这样的国情,要实现共同富裕十分困难。改革开放二十年,确实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也要看到,各地区、各行业的富裕程度是不一样的。沿海地区要比内地和西部地区富裕得快,从事第三产业的要比第一、二产业富裕得快,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从1978年的0.2上升到1994年的0.46,差距的扩大已达到警戒线)。如果我们不注意解决平衡发展问题,不注意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的两极分化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会继续扩大。
(5)
目前的教育也存在城乡差别。
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弥补了由于“文革”所造成的人材断层。但教育事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法则的影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一些大学生不愿回到内地和西部去建设家乡,而在农村中小学,孩子失学、辍学现象普遍存在。翻开“共产党宣言”可以看到,马克思把实现“对儿童公共和免费的教育”当作先进社会的标志之一。而我们的一些农家子弟,却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甚至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今天的孩子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不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城乡差别就很难缩小。
13、在社会主义初级准备阶段还存在剥削吗?
答:存在。产生剥削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存在非公经济成分;二是存在劳动力市场,存在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向雇主提供劳动和剩余劳动。在中国大陆出现了非公经济,这已经是事实;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劳动者向非公经济雇主出卖劳动和剩余劳动,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剩余劳动是利润的来源,所不同的是,国家公务员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是为国有资产的增值而工作,他们的劳动价值如果超出了个人的实际收入,则是对国家做出的义务劳动和奉献;而非公经济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可能有一部分以企业所得税的形式上缴国家,另一部分被雇主占有,但也可能全部被雇主占有。
和建国初期一样,在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目前保留和发展一些非公经济是必要的,这是对国有经济的补充。因此,我们不能把今天所出现的剥削现象与旧社会的剥削等同起来。在非公经济雇主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他们有轻微的剥削、获取利润。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投资的积极性,他们的投资对国家税收和解决就业是有好处的,我们应当欢迎。但国家应当注意严格征税,把这种剥削限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大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4、你认为中国大陆应当征收遗产税吗?
答:应当。早在1598年荷兰就开征了遗产税,目前已有2/3的国家和地区开征了遗产税(包括港澳台)。遗产税的税率一般为30%--50%,有的国家高达70%。例如一些国家的最高税率为:英国(40%)、西班牙(34%)、韩国(40%)、新加坡(10%)、日本(70%)、法国(40%)、美国(55%)、俄国(40%,1992年起征)、荷兰(68%)、比利时(65%)。打个不准确的比喻:假如按照50%的税率征税,爷爷的起征点以上的财产只能有50%留给他的儿子、25%留给他的孙子,到他曾孙手里已经不剩什么了,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这个税种起码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二可以抑制腐败,三可以促使年轻一代自力更生。另外,如果我们不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财产税,还可能使中国大陆成为境外财产逃税的避风港,不利于与国际接轨。
15、如果让你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三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第一,狠抓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第二,增加投入,发展农村经济;
第三,以法治国,实现共同富裕。
16、能用一组数据来描述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吗?
答:我试试看。
(1) 2050年中国进入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2) 人均GDP将达到8000美元以上(目前为800美元);
(3) 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将回落到0.2左右(目前为0.4);
(4) 人口将出现负增长,控制在16亿以内(目前为13亿);
(5) 就业率(包括农村)接近95% (目前为80%);
(6) 基本消除文盲,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包括农村);
(7) 全国(含农村)大学生入学率达到同龄人口25%(目前为4%);
(8) 进出口总额进入世界前三名(目前进入前八名);
(9) 生态环境改善,森林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得到200%的恢复;
(10)参加养老与医疗保险比例在城镇达到95%,在农村达到85%。
17、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简单的讲,就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我们在此所讲的社会主义,是特指在本世纪内中国所能达到的社会主义社会。根据邓小平的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基础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来。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具体的讲,有以下三个特色:
(1) 中国将成为世界强国,但人均财富水平低。
在本世纪内,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成为世界强国,这是没有疑问的。但由于中国的人口多,基数大,人均财富水平不可能太高。从中国的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总量来看,中国是世界大国(资源总量可列入世界前五名);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就很少了(我国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的占有量只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14%和32%,也就是说只相当于世界中等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他社会财富的状况也是一样)。因此,中国的富强,一方面要靠发展,另一方面要靠节约地支配财富。要让每个中国人都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品质。
(2) 中国将成为科技大国,但封建意识将长期存在。
在本世纪,中国也将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中国不仅会迅速出现一批现代化城市,而且还可能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并登上月球。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却在中国人的头脑里留下了难以清除的烙印。在农村,人们有了钱,却忙着去修庙宇,甚至为自己建造豪华的“阴宅”!在城镇,人们往往以“关系学”代替法律和制度。只要有“关系”,就可以走私、骗税,就可以搞“权钱交易”,甚至可以让一个贪官“易地升迁”!这些,都是封建意识的反映。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现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所以,我们在建设科学、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与封建意识做长期的斗争。
(3)中国将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发展水平不平衡。
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使世界惊叹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今后的发展速度,还将会创造世界纪录。但由于中国民族多,经济、宗教与文化状况差异大,因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色。例如内蒙、新疆、西藏、云贵等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开发西部,但由于东西部差距大,急于求成将会事与愿违。我们只能根据地区与民族特点因势利导,在尊重当地宗教与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多样性民族与地区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是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
总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一个农业古国的历史特点。中国的底子薄、起点低,因而必须多分几步走;中国的人口多、差异大,因而不能“齐步走”、只能“分批走”。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引导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穷国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这个事业的成功将是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
18、你如何用一句话来描绘中国的上下两百年?
答:中国结束了内战、屈辱和贫穷的过去;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统一、强大和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