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杂记

 

许多人都去过美国,关于美国的介绍文章和图片也很多。我先后因公访问或路经美国有十来次,也有些体会。写上几段儿,虽不系统,但确是亲眼所见,真情实感。

 

一、  中国在哪儿?

 

    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是在1980年。当时中国大陆人还不习惯穿西装,所以我们一行人一水儿穿着中山装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

    到了美国,第一个感受是机场的服务十分热情。当你刚把行李从传送带上拎下来,一个黑人服务员就主动推过来一辆行李车,把你的行李放在车上,一路送你出站。

第一次接触黑人,我马上想到了非洲、种族歧视和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你知道中国的长城吗?”我认为全世界都应该知道。“中国在哪儿?”他操着难懂的美国英语问道。我十分诧异,他连中国都不知道,别说长城了。我简单地向他介绍中国和长城,还没讲完就走出了站口。他似乎并不注意听我的介绍,当陪同我们的人支付了小费后,黑人兄弟吹着口哨走了。

 

二、  “倒儿爷”

 

    第一次访美,是由美籍华人陈先生负责接待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只不过是个“倒儿爷”和“个体户”。

    不过,陈先生已经五十岁出头了,解放前从上海去美国,在美国读大学和求职,现在赶上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他“下海”自己成立公司,和大陆做起生意来。我们的对外开放,不仅搞活了自己的经济,也搞活了海外华人的财路,这是实话。

    与陈先生交流,只能用英语,或许还可以讲些上海话。我开始不理解他,怎么连中国话也忘了?后来我明白了。原来,他在美国娶了“洋”太太,生了一男、一女,全家人只讲英语。

    陈先生住在迈阿密,自己花了200多万美元买了一所三层公寓,连生活带办公都有了,我们一行几人就住在他家。他有意买个大一些的房子,还带泳池和球场,可以招待客户吃住,联络感情,生意好做,很有眼光,比我们国内的“倒儿爷”显然高一个档次。

陈先生是学冶金的,他只做他熟悉的生意,无论是谈设备还是产品,他都很内行。再看国内的“倒儿爷”,一方面专业程度低,一方面又想“包打天下”,什么买卖都做,确实属于“初级阶段”。

 

三、  不像电影里那样

 

    我以前对美国的印象,主要是从电影里得来的。凶杀、色情、犯罪是美国电影的永恒主题。

    在陈先生家,我接触到了他的家人。他的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另外有一处房子,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他女儿从音乐学院毕业,每晚在一些娱乐场所当歌手,也算是有职业了。为了欢迎我们,她还举办了一次家庭演唱会。她请人来弹钢琴伴奏,她唱歌。唱到兴头儿上,还把麦克风对着我们每个人的嘴,让我们每人重复她的一句歌词,连我们的局长—— 延安老干部也唱了一句,真不含糊!

一天,陈夫人与我聊天。她问我对美国的印象,我说从电影里看,美国社会很混乱,犯罪率很高。她想了想说:大多数美国人不像电影里那样,生活得很正常,也很安逸。一些电影把美国人丑化了,她对此很不以为然。至今我还记得这位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主妇,按照中国人的观念,她也算得上是贤妻良母了。她和陈先生来过中国,对中国有着很客观的理解,她能与我坦率讨论一些类似社会学的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学技术

 

我曾经陪同一个国内企业的培训组到美国企业学习技术。培训项目是耐火材料生产新工艺,培训地点是在美国中部的田纳西州,一个颇具田园风光的地方。

在两周的课堂教学式培训之后,我们即开始进入工厂实习,学习具体操作技术。在购买这项技术之前,我们把它想象的很高深、很神秘。但是一旦接触到实际操作,就会发现并不复杂。就像我们常说的,“窗户纸一捅就破”。可是往往贵就贵在这层“纸”上,这里说的是图纸,是构思,是创意。

    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把某些矿石原料溶化,通过高速旋转的轮子产生耐火纤维,再合成隔热材料。这种新型材料既可用于民用,也可用于军工和航天,在舰艇和飞船上都有应用。

    当我们看到实际的生产设备时,似乎感到花那么多外汇买这套东西有些不值。可是人家赚就赚这个KNOWHOW(专有技术)钱,为什么你就想不出搞这么个新工艺?

    在培训期间,我们还见到了这项技术的发明者之一,他看上去不像是个科学家,倒像是个业余革新能手。他培训我们时就像是在做游戏,说说笑笑就完成了,还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培训证书!

在美国,搞些小发明创造,申请个专利,就可以赚钱。由于那里的技术市场已经成熟和规范化,因此新技术容易找到市场,成为新的生产力。说句时髦的话,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实就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保障。我们目前的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康,问题就在于此。

 

五、  你够十八岁吗?

 

    我们说美国人动不动就打官司,请律师,确实如此。美国人的法律意识强,在我眼里似乎有点儿“叫真儿”。

美国法律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一次我们进饭馆吃饭,每人先要一杯啤酒。女服务员端上来几杯酒,却没有我的。我说少一杯,她说不少;我说我还没有,她反问我:“你够十八岁吗?”我拿出护照,她一看快40岁了,连忙道歉。后来才体会到,西方人看不出东方人的年纪,反过来也一样。

    刚到美国,不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更不注意红绿灯。常常看见十字路口一辆车也没有,可行人还是傻傻地站在红灯下面等,直到变成绿灯才走。

还看到一次汽车追尾事故,两位车主不吵不闹,相互交换名片,也不等警察来,商量几句,各走各的路。似乎他们都在按照一套约定俗成的制度或法律在生活。

 

六、  美国性格

 

    如果问我美国人的性格如何,可以概括成为:傲慢和实用。

和正规的美国公司谈生意,往往要和他们的律师打交道。一次我准备了一个合同文本,对方律师看也不看,坚持用他们的文本。我接过来一看,都是按照美国的法律编写的,尽是对我们不利的内容。我解释说,我们进口你们的设备,许多手续要按照中国的规定办,不能按美国的法律办。他一听就翻车了,不按美国法律办,这位律师就没事儿干了。看与他争执不下,我就找了美方的企业代表,他们无论如何想把生意做成,在他眼里利润比法律更重要。最后,律师向企业家妥协了,法律屈从了利润,傲慢让位于实用。

 

七、  家庭

 

    中国的家庭很注重亲情、家族观念,这一点与欧洲国家很相似。但在美国,却强调个人的自立和奋斗,家族观念很淡漠。

    一次与美国孟山多公司接触,它的一位负责人是巴顿将军的孙子。当我们的领导在宴会上赞扬巴顿的功绩时,这位将军的后代似乎毫无表示,只字不提他的“革命家史”(很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这要是在中国,君子之泽,五世而载,必然要大肆宣传。

在田纳西培训时,一次美国厂长带我们去超市购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厂长突然与一位年轻姑娘打招呼,姑娘微笑着点点头,简单说了两句就拜拜了。事后问他才知道,是他的女儿,已经独立了,不知是在读书还是工作,他们父女平日很少见面。如果是中国人,父女偶尔相见一定很亲热,而他似乎像是遇见了邻居家的孩子那样平常。相比之下,感到美国人的家庭亲情要淡漠得多了。

 

八、 没有文化的文化

 

    都说美国没有历史,没有古迹,没有文化。然而,美国却善于创造文化。

在首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是那里的各种博物馆。每次去时,我都带大家去参观“航空博物馆”(那里有最古老的飞机和先进的登月舱)和“历史博物馆”(那里有美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前一个代表了美国的“先进生产力”,后一个代表了美国的“先进文化”,如果把林肯纪念堂也作为美国最广大人民(包括黑人)利益的代表的话,那么美国人也算有自己的“三个代表”了。

我常想,为什么美国人敢于创新,短短两百年就建立了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包袱。

没有历史,但能创造历史;没有文化,但能创新文化。

最穷的是它;最富的也是它。

最讲人权的是它,最爱欺负人的也是它。

这就是美国,一个让东方人难以理解的国家。

 

2003716

 

照片:

 

1、     旧金山—— 华工之梦开始的地方

2、     金门铁桥是西部文明的象征

3、     旧金山著名的之字型斜坡路

4、     联合国总部的大厅

5、     纽约—— 美国繁荣的象征

6、     林肯纪念堂

7、     纽约唐人街—— 孔圣人拿到绿卡

8、     越战亡灵魂归故里

9、     要工作不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