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向敌人学习

 

一、什么叫“中日不再战”

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我听到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在说:中日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远不再战。

乍一听,这话说的没错;但再一想,这话并不对。

我虽然不是搞历史学的,但也没有听说过,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曾经侵略过日本(有人把蒙元忽必烈进攻日本说成是中国人所为,不要忘记当年中国宋朝人是蒙元南侵的受害者,蒙元对中国的统治实际上是殖民统治,就像成吉思汗对俄罗斯的统治一样)。而中国人自古以来是善待日本的,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中国的文化和医药,最终累瞎了双眼,就是一例。

而日本在强大起来以后,却攻打旅顺,登陆青岛,霸占台湾,进而出兵中国东北、建立所谓“满洲国”,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可见,如果说中日之间发生过战争的话,实际上都是日本军队进犯中国,而中国军民仅仅是被迫反击和抗争。所谓“中日不再战”的说法,应该改成“日本要反省自己的侵略历史,不再进犯中国(包括钓鱼岛等中国的领海和资源)”。

但是,恰恰在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上,历届日本政府一直不认错,更不认罪。因此我要说,上述“中日不再战”的说法是虚伪的,它混淆了大是大非,掩盖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责,是误导后代的说法。

所谓“中日不再战”,仅仅反映出日本人对强大起来的中国的恐惧,以及他们对中国人可能要复仇的担心。

 

二、日本人如何看待侵略史

在审判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日本战犯时,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竟说:“日本是老师,中国是学生,学生不理老师。日本去中国是为了解救他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法庭上的法官听了以后,都十分诧异,无法理解日本人的思维。

开始我也以为,战犯们是在无耻地为自己辩解,但现在我开始“理解”了日本这位“老师”,他们确实不认为侵略和欺侮中国有什么不对。尽管战后有个别日本老兵表示过自己对侵华罪行的忏悔,但这仅仅是极少数,不代表绝大多数的日本人。

其实,日本侵略中国的理由很简单。1868年日本进行了所谓“明治维新”的改革,并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管理和制度体系。到了十九世纪末,日本的工业得到了发展,而国内资源的匮乏就成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因此资源丰富的中国自然就成为了日本人眼中“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其中也包括文化资源,据说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是被日本人盗走的)。

日本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是要掠夺“动产”资源,而且还要占领中国的广袤领土。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制度很落后,而且遭受着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所以日本的侵入是在“解救”中国人、摆脱白种人的统治、建立所谓“王道乐土”,记得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日军松井队长就是这样说的。所以,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应该感谢他们。“学生”不感谢“老师”,反而起来反抗,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因此“老师”就要管教“学生”,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要打、要杀都是完全可以的。

正因为日本人把自己看成是亚洲人民的“解放者”和 “救世主”,所以他们就把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抗视为是“大逆不道”。日本军队在二战中表现出来的残忍是无人可及的,即使是德国法西斯军队也望尘莫及。据最近看到的电视资料披露,当年在德国军队设立的盟军战俘营里,战俘的死亡率是1.2%,而在日军设立的盟军战俘营里(包括美、英战俘),死亡率是16%,高出13倍!

在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里,德国人采取的虐杀手段主要是毒气室等,而日军在南京采取的杀人方法则更加残忍。他们除了用枪杀的办法外,还往往用砍头、刀刺、火烧等原始手段杀人;甚至以杀人取乐,搞杀人“竞赛”。至于日军731部队把活人当作细菌武器的实验品,其残忍程度更是令人发指。可以这样说,经过军国主义熏陶的日本人,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残忍和缺乏人性的一群。

另外,在以往的资料中,我很少看到德国军人强奸妇女的事例;而日本军人强暴中国妇女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更有甚者,他们在强奸之后,还把坚硬的异物插入妇女的下体;如果遇到孕妇,还会挖出婴儿,挑在刺刀尖上!在前天的电视节目中,一位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老人说,日本人抓到一个中国农民带路,并让他找来葱蒜。在到达目的地后,日本人把他的心和肝挖出来,用葱蒜炒着吃。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爱到了吃人的程度!

战后法庭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责任,说裕仁天皇是无辜的,没有参与过策划战争。但有资料披露,在1931年日军顺利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天皇则改变了“暧昧”的态度,亲自批准并积极支持侵华战争,还任命东条英机为首相,发动太平洋战争。从电视资料中还可以看到,每当日军侵略得手之时,裕仁天皇就会穿上军装,骑上大马,耀武扬威地出现在公众前或媒体上。

日本是个天皇高度集权的国家,天皇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神,是日本民族精神和政治抱负的主宰和代表。在我看来,裕仁天皇是侵略战争的决策中心和最高统帅,否则为什么由他来宣布“投降昭书”呢?因此,天皇就是东方的希特勒,是最大的战犯,理应受到历史的审判。放弃对日本天皇的审判,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最大的纵容,也是对亚洲人民最大的侮辱!

正因为盟军和中国军队没有反攻到日本本土,没有推翻日本天皇,没有炸平靖国神社,没有毁灭日本人心中的精神偶像,所以才会出现日本政府至今不承认战争罪责的情况。

在这一点上,我佩服斯大林和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正是由于他们从物质上和肉体上消灭了“德意志帝国”,所以欧洲的法西斯才会被打得灵魂出壳,灰飞烟灭。而日本的法西斯圣殿却被保存下来,所以他们的阴魂不会死去,总有一天还要再次兴风作浪的。

我们不要指望日本人会真的反省什么,更不要用“中日友好”的口号来欺骗和麻痹自己;我们必须认清近代日本民族无法改变的侵略本性,就像必须认清豺狼的本性一样。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个不认罪的杀人犯,可以让我们警惕,倒是有好处的。

 

三、日本的民族性及形成

日本在十九世纪以前,情况与中国当时的情况有些相似。从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封建家族统治之下,实行着与中国清朝同样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也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也向西方赔过款。后来,日本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现状,推翻了德川统治,进行了所谓“明治维新”的社会变革。当时的明治天皇是革新派,支持了维新运动;他没有遇到中国“慈禧太后”那样的镇压和囚禁,他们的革命和“洋务运动”成功了。这是日本与中国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上的、历史性的分水岭。

不过,日本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间非常短暂,他们的工业发展刚刚起步,就迫不及待地扩军备战,并很快地加入了瓜分亚洲的列强行列。日本从封建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过程,迫使原本保守、封闭、自卑、散漫的民族性,产生了变化。

日本是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但是,它的国家政体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与欧美相比较,日本的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他们一方面要模仿西方的制度,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天皇的统治,从而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日本的天皇并不是摆样子的,它代表着国家意志,要求国民无条件効忠天皇,甚至把天皇神化,其权威在法律上超越了日本政府。日本人为了効忠天皇,可以毫不犹豫地剖腹自杀,献出生命,全民族都提倡神道主义。这种天皇高度集权的制度的危险性在于,一旦天皇接受了极端军国主义势力的主张,国家就会毫无阻挡地滑向侵略扩张的道路,后来的历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日本是个封建资本主义、或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日本的民族很单纯,除了2%的少数民族外,大和民族的人口比例为98%。因此,日本国内不存在民族矛盾和种族歧视,仅存在排外、仇外情绪,这一点与德国很相似。这种民族的单一性,在客观上为其民族性的形成奠定了人文基础。

由于日本的领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因此日本民族一开始是骄傲不起来的。日本人的特点是,当他遇到强者时,就点头哈腰;当他遇到弱者时,就趾高气扬。所以,日本原来是个自卑的民族,同时也是个欺软怕硬的民族。他们在“维新”变革之初,就提出了日本崛起的思路:要把西方给他们造成的损失,从东方“补回来”。这就奠定了日本发动“支那”战争,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国策基础。

在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之后,他们为了强化其民族性格,在普及教育和提高人口素质上下了很大工夫。一位中国留日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日本的农村把办小学的责任交给了村里有声望的人,第一个人没有办成,他就把文件交给自己的朋友,委托他继续办下去,然后自己切腹自杀;第二个人也没有办成,同样把办学的事托付给第三个人,也自杀了;直到下一个人办成为止。由于重视基础教育,日本在一百年前,全国的小学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同时,他们大力强化奴性教育,要求人们无条件服从天皇;并且,推崇“武士道”精神,要求人们敢于“杀身成仁”,不能辱没天皇和民族的尊严。从电影资料中可以看到,这种“武士道”精神的培养和训练,甚至连妇女与儿童也不能逃脱。

在日本士兵的手册中明文规定:“宁肯自杀也不能当俘虏,否则会给你的家庭带来不幸!”所以,他们把当俘虏视为耻辱,要活捉日军俘虏是不容易的。即使是在今天,也是如此。大家恐怕还记得,当日本人质被伊拉克反美组织释放之后,他们在回到日本时并没有受到欢迎,反而像是过街老鼠一样,低着头赶快逃回家去。这就是日本人的民族性!

再有,日本民族历来就把女性当作是男人的性工具和附属品。在战争中,为军人设立“慰安所”的做法,恐怕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此,他们还建立了管理制度,把“慰安妇”当作军需品一样对待,定时、定量、定价地向军队提供。日本电影“望乡”,则反映了一些真实的情况。

二战已经结束六十年了,为什么日本政府至今还不愿承认在“慰安妇”、中国劳工和利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等问题上负有责任,不愿承担民间战争赔偿呢?这些都与他们的民族性有关。就像希特勒一样,日本人以为他们已经成为了“优等民族”,他们是在“拯救”和“改造”亚洲,他们的行为是“老师在管教学生”,不是侵略!所以他们要逃避罪责,还要推翻“和平宪法”,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侵略历史,重新建立军队,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我们总爱讲,持有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人只是极少数;但是事实却告诉我们,真正能反省侵略历史的日本人却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认可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他们指责我们教育年轻人“不忘国耻”是在灌输“仇日情绪”;而他们的领导人年年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侵华战争的性质,指责对战犯的审判“不公正”,不也是在煽动日本国民的不满情绪、妄图翻历史之案、继续与中国人民为敌吗?

当全世界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日本人却在广岛和长崎集会,起劲儿地祭奠那些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亡灵,妄图给那些不了解历史的人们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日本人才是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但是依我看,日本受到原子弹的攻击,仅仅死亡二十多万人,和中国老百姓的死亡人数比较,简直可以忽略!日本原本应该与德国一样,遭受到灭顶之灾的惩罚,日本本土应该成为焦土一片,付出的生命代价应该达到德国死亡人数900万的水平,而日本人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还不到200万,许多战犯逃避了惩罚;731部队的所有高级军官都被美国包庇下来,交换的条件是把全部细菌武器的实验资料奉献给美国!

每年在靖国神社门前,都有身着日本皇军军服的旧军人,耀武扬威地挥动军刀,为战争罪犯招魂。

许多去过日本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日本人对中国人仍然十分敌视。当我走进日本机场海关时,同样受到了冷遇和刁难。

在日本,坚持军国主义立场、妄图强化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人,反而能够得到更多民众的拥护;而同情中国、批判日本侵略历史的日本人,却会受到威胁和恐吓。

所以说,同情日本军国主义、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思潮,在日本并不是仅仅代表个别人,而是引领着日本社会的主流,代表着大多数民众的认识和意志。换句话说,它反映着日本人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反映着日本人对本国资源匮乏和狭小岛国命运的担忧,反映着对大陆国家丰富资源的嫉妒,反映着不甘于现状和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的渴望。

或许还可以说,这种民族性反映出日本民族勇于挑战世界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曾经使日本迅速强大并引发了战争,而且也让战败的日本在废墟上奇迹般地站起来。我们可以批判它,但似乎也应该剖析它,学习它。

 

四、中国的民族性需要改变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迟了一百年。我们在1978年以后才走出国门,真正全面地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而日本明治政府,在一百年前就派出官员,周游欧美各国达两年之久,全方位地考察、借鉴和学习西方。更重要的是,日本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摒弃了儒家思想和落后的日本传统文化,建立了先进的管理、司法、教育、治军等制度。而中国人直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才喊出“反孔”和“新学”的口号。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古代文明史是悠久的,但它也束缚了我们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动力;中国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它也麻痹了我们的危机感和斗志。自给自足、不求进取、与世无争、委曲求全,似乎成为了中国人普遍的心态。

我们总爱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天性勤劳、勇敢、善良、宽厚,而且注重友情、讲究仁义、与人为善、以德报怨。

确实,经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熏陶和孔孟思想的教诲,中国人太善良,太克己、太温顺,太宽容了,有时甚至是太软弱了。

1840年以来,中国就开始遭受各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我们通常把中国战败的原因归咎于科技的落后,这是不全面的。在“甲午海战”中,中国北洋水师的铁甲军舰是进口的,性能和规模比日本军舰还强,军官和水兵也经过专业的训练,但还是失败了。原因并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某些指挥官贪生怕死、内部不团结、加之清政府软弱造成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在接待一个美国贸易小组时,遇到一位美籍华人刘先生。在闲聊中,我们谈到了日本侵华的历史,他说:“小日本侵略中国,不怪人家日本人,怪我们中国人无能,自己搞自己!”当时听这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很想骂他一顿。可是,现在想起来,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回顾历史,每当面临外强来犯,中国政府中总会出现“主和派、投降派,不惜割让领土和主权,以换取一时的平安。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甚至甘当日本人的“儿皇帝”;而愿为日本人充当“伪军”、“伪保长”的中国人就更多了。

在国防部长曹刚川最近的文章中,公开披露了这样的数字:被共产党武装力量歼灭的日军为52.7万人,歼灭的伪军为118.7万人,全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1945年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日军有128万人。据其他资料介绍,直接向苏军投降的驻东北日军,约为70万人。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

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分析中国“伪军”的文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日军与伪军的人数比例为12。而日军在华投入的总兵力至少为350万人;按照以上比例推算,中国伪军的数量可能会达到700万之多。回顾二战各个战场,好像还没有哪个被侵略的国家会为法西斯提供如此多的“伪军”,这恐怕也是中国的“特色”之一吧!

在任何国家,都可能出现过一些卖国贼。中国也有过秦桧、溥仪、和汪精卫那样的“大号”卖国贼,这并不奇怪。但是,有几百万中国人甘愿或“被迫”为日本人充当伪军,配合日军攻打抗日军民,却是值得反思的。这种情况,在许多回忆录、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在中国人眼里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似乎我们也从来没有人去认真地研究和反省一下“伪军”的问题,这倒是可悲的!

中国军民在日本侵华期间,死伤达3500万之多;被奴役的中国劳工和“慰安妇”,也是数以万计。中国遭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可是,在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政府却急于发动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加上美国的干预,使中国失去了获得战争赔偿的机会。今天,当我从电视中看到几位八十多岁的中国劳工,面对日本法庭驳回赔偿要求的判决,孤立无援地流下眼泪时,我深深为中国政府的无能和软弱而羞愧。

有一句话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用这句话来形容从清朝到民国的中国历史,十分贴切。中国人自相残杀,十分有办法;一遇到外国人来侵犯,就束手无策,逆来顺受、割地让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的一种“缺憾”。

1931年日本进犯中国东北时,其军队不过只有两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队和武装力量有二十多万,是日军的十倍。但是,蒋介石却给张学良下命令:“日军要缴我们的械,就让它缴械;日军要进入我们的防区,就让它进入;绝对不要发生冲突,要通过外交解决。”这样,张少帅就拱手让出了东三省,成为了“不抵抗将军”。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又命令手下,与共产党的军队搞“摩擦”,他们不积极打日本,却从背后袭击八路军、新四军和革命武装,皖南事变就是一例。蒋介石、汪精卫和大大小小的汉奸,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也是民族性“消极面”的代表。所以,蒋家王朝不得人心,它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年来内战不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地域矛盾交织在一起,很容易被外国势力浑水摸鱼、乘虚而入。在抗日战争中,如果不发生“西安事变”,如果不是共产党出面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内战就会扩大,中国的投降派就可能得逞,侵华日军就会抽出兵力充实其他战场,抗战的胜利就会延迟到来。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是被历史所证明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积极抗战的国民党爱国将士,则是中国人团结对外、不畏强敌的民族性“积极面”的代表和继承者。

今天,如果我们不加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不摒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哲学,不克服忍让求和的绵羊心态,不提倡“与狼共舞”的挑战精神,不培养“不忘国耻,有仇必报”的民族性格,那么,中国在下一次的抗日战争中,还会出现几百万的“伪军”和汉奸!

 

五、要向敌人学习

在与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据说李鸿章讲过一句话:“中日将世代为敌”。

我“喜欢”有这样一个敌人,因为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民族的缺点;我“喜欢”永远面对这个敌人,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克服缺点,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和战斗力。

我们要学习敌人的“优点”,也应该学习敌人的“缺点”。

我们要学习敌人敢于挑战大国的“勇气”,也要学习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

我们要学习他们效忠国家、杀身成仁的愚忠;也要学习他们对敌人刀下不留情的残忍。

我们还要学习他们“永不言败”的民族性格,更要学习他们不忘战争亡灵的复仇信念。

我们是“羊”,敌人是“狼”。我们必须变成虎豹,才能战胜豺狼。

一切的敌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向敌人学习吧!

抛弃我们的善良吧!

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仅仅想说:

总结历史教训,自强胜于怨恨,要向敌人学习,迎接下场战争!

 

                                                                                                   2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