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之差异和共性

 

最近在网上看到文章说,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印度高,但实际上印度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中国高的多。这话我又信、又不信,如果用印度的富人和中产阶级与中国的贫困地区农民相比,当然是印度比我们富裕;但反过来用我们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均生活水平与印度的农村相比,不是也一样没法儿比吗?

我用“参考消息”上一篇文章中的数据,做了个对比,也许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印两国的差距:

 

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印度

中国

差距

 

1991-2003GDP增长率

5.60%

9.70%

-4.10%

1990-2003人均GDP增长

4%

8.50%

-4.50%

2003年人均GDP(USD)

530

1100

-570

2003年占出口世界份额

1%

5.80%

-4.8%

2003年占进口世界份额

1%

5.30%

-4.3%

中印外汇储备比例

1

5

-400.0%

日生活费一美元以下人口比例

35%

17%

18.0%

婴儿死亡率

65%

30%

35.0%

人均寿命

63

71

-8

营养不良人口(亿人)

2.16

1.42

0.74

成人识字率

57%

91%

-34.0%

成人妇女识字率

45%

87%

-42.0%

联合国人类发展系数(满分为1)

0.595

0.745

-0.150

得分世界排名

127

94

33

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2974700

9600000

-6625300

人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0.003

0.008

-0.005

:(数据摘自2005311"参考消息")

 

 

 

 

 

从以上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不仅人均GDP高于印度,而且在贫困人口比例、文盲比例、人均寿命、健康水平、贫富差距和国土资源等方面,也优于印度。因此,还不能说印度人一般生活水平高于中国;从目前的状况看,说不定结论刚好相反。

当然,如果说中国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比印度高很多,也是不客观的。从世界范围来比较,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是又穷又大的国家。单纯地比较两国谁穷谁富,似乎没有多少意义;在西方人眼里,好像是两个穷汉在比阔气,显得有些可笑。

依我看,如果认真地分析一下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有些什么共性,为何总是落后、总是富不起来,倒是更有意义一些。

简单地讲,中印两国起码有以下一些相似之处:

1、     都有过较长的封建历史和很深的殖民地烙印。

2、     封建传统意识及社会影响根深蒂固。

3、     人口负担过重,而且还在继续加重。

4、     国土和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已经出现资源危机。

5、     国民教育水平较低,高学历人才大量外流。

6、     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差距还在扩大。

7、     法律观念淡薄,法治在传统观念面前显得无力。

8、     封建社会权钱交易的潜规则仍然存在,腐败难以根除。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中印两国的共同点,就是:

地大物博 ÷ 低素质人口 ÷ 封建意识 = 平均生活质量低下

 

我看,如果把近些年来资源与环境因破坏所付出的代价计入成本的话,中国的人均GDP实际上是达不到1000美元的。也就是说,我国资源透支、环境污染和人口恶性膨胀等因素将构成一个巨大的负数,必然会大大冲减改革开放的成果,这种隐形的成本和亏空将长期影响我们的发展质量,就像孩子从小缺钙一样,会影响他的一生。

而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他们发展的起步较早,率先领悟到了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加上在家庭与人口问题上的观念和背景不同,所以十分关注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因此,他们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我们,也高于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仅以人均GDP相比较,美国早已超过了20000美元,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也在10000美元以上,比中印两国高出了10——20倍,甚至更多。

现在的一些媒体宣传什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甚至说,用不了多久,中国将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也许会成为事实,但是这仅仅是从GDP、进出口、消费额的总量来说的,按照人口平均值计算,就少多了。中国如果要真正赶上美国,我们的土地、资源、消费、GDP总量应该达到美国的七、八倍才行,而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国土和资源是有限的,人口也无法一下子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所以要实现人均生活水平赶超美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个“美国梦”。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实现了每个家庭有一部汽车和一栋别墅,我们的道路还能走的动吗?我们的空气还能让人呼吸吗?我们还能有土地种庄稼吗?

我看,“美国梦”做不得,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在本世纪、甚至在今后一、两百年以内,都无法赶超欧美的生活水平。我们甚至连“俄国梦”也不能做,因为他们的资源比我们多、人口比我们少。面对人口过多的现实,我们只能选择比较俭朴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这样说: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目标只能是,在本世纪内实现全民的脱贫和“小康”,而不是达到西方水平的“致富”。

中央最近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是完全正确的。我看,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印度的国情。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印两国的人口有二十多亿,几乎是世界人口的40%,两国不应是对手,而应当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而这条共同发展之路,恐怕不能模仿欧美发展的模式,只能根据中印两国的国情,开创适合于自己的道路。尽管中印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国情却很相似,如果两国能够共同找到成功的发展途径,在较短的时间内共同富裕起来,并且能够共存共荣,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那将是多么有益于人类的事啊!

 

                                        200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