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九十周年所想

 

不知道是我哪根神经出了毛病,前天晚上突然想起来:“明天是十月革命九十周年的日子!”

我的另一根神经又出了毛病,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以革命的名义”。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们这代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往往跟不上,却总是爱回忆起几十年前的老电影、老故事。

今天上网看了看,对十月革命的事儿,好像俄罗斯官方没有搞什么纪念活动。只有俄共的一些老战士和退休人员,到列宁墓前鲜了花见网上照片)。

中国官方也没有举办类似的纪念活动,这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中俄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在政府与民间的层面上发展,不像过去那样注重党与党之间的关系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十月革命仅仅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而已;对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人们来说,评价和褒贬也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中国人和中国政府,至今仍然肯定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但是如果我们以官方的名义去搞纪念活动,而且咱们比人家自己搞的还要热闹,那就不合适了。说轻点儿,是对人家的不尊重;说重点儿,是干涉了人家的“内政”。就像台湾问题一样,如果别人不尊重我们的立场,随便发表评论,我们不是也会生气吗?

确实,我们这些上了些年纪的人,也需要换换脑筋了;总是用过去的眼光看问题,就会看不惯,想不通。

最近,我看了部电视剧“井冈山”。该剧介绍了在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曾经受到各个方面的阻挠和打击。一方面是蒋介石的围剿,这还算是比较好对付的;另一方面是受到当时的中共中央负责人的干扰和反对,这才是最致命的。

而那些反对毛泽东、批评他是“逃避斗争”、“山大王”、“农民意识”的领导人,大都是在苏联学习过的,甚至是受“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委派,回国来纠正毛泽东的“错误”、贯彻和推行苏联“十月革命”的模式和经验的。

那么,十月革命的模式和经验是什么呢?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呢?我不是学历史的,只能“现买现卖”。翻阅了一下1936年编写的“联共党史”,结合中国革命的过程,大概有了以下几点印象和联想:

1)由于担心农民的“骚动”,沙皇不得不在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度。在之后的二十几年间,俄国的工人数量增加了一倍多。根据1897年的统计,工人群众的人数已经接近300万,占全俄人口的六分之一(17%)。而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工人的数量虽然也有一、二百万,但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中,就少得多了,连1%都不到。

 

2)俄国“十月革命”之前的情况,有点儿像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俄国的沙皇,是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的(见附图)。“二月革命”比孙中山的“辛亥革命”(1911)还要晚几年,它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所不同的是,这个革命受到了广大工人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从而为1917年“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3)如果说“二月革命”有些像中国的“辛亥革命”,那么“二月革命”之后所产生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有点儿像蒋介石实行“反共”政策以后的“国民政府”。“临时政府”在掌权以后,仍然坚持参与“一战”的立场,使俄国深陷于战争的泥潭之中;同时又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妄图把列宁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消灭在摇篮里。因此,列宁就“另立门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领导了推翻“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

 

4)俄国也是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为什么列宁所领导的革命,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热衷于武装暴动、夺取大城市呢?在“联共党史”中,对此是有介绍的。原来,在列宁走上政治舞台之前,俄国的一批革命青年就已经走向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因此被称为“民粹派”)。但是,“民粹派”的努力没有取得成效,农民没有响应他们。于是,“民粹派”就转向了刺杀沙皇的极端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恐怖主义”)。尽管沙皇二被他们炸死了,但是沙皇专制制度并没有被推翻。为此,“民粹派”付出了代价,列宁的哥哥也因此被捕,并被绞死。

也许是因为俄国的地缘辽阔,农民分布过于分散;也许是因为俄国的农民过于“保守”,不像工人和士兵那样容易接受革命的号召;俄国的工人阶级首先觉醒起来,并很快成为了俄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这一点与中国革命的情况不相同)。

看来,“十月革命”首先在大城市发生、并取得成功,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然的了。

 

5)“联共党史”批评“民粹派”的三个错误观点如下:

A,认为资本主义不会在俄国发展起来,因而无产阶级也不会发展起来。

B,不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中的先进阶级,而认为知识分子所领导的农民,才是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

C,不认为历史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所创造的,而主张“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这使我联想到,毛泽东当年也曾经被批评为是“农民王”、“热衷于钻山沟”、“放弃攻打大城市”、“逃跑主义”等,并且被一些人质问道:“山沟里哪儿来的马克思主义!”看来,在崇拜“十月革命”经验的人眼里,毛泽东也是一个“民粹派”。

然而,历史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我们不能说“十月革命”的经验适合于中国,但是不顾中国的国情,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也是行不通的。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加薄弱,也没有多少同情共产党的旧军队可以依靠,不靠农民靠谁呢?

1927年的南昌起义虽然取得了暂时的成功,但是起义军很快就被打散了,不得不上井冈山去找毛泽东。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当时也是无处安身,于是就投奔了井冈山上的袁文才和王佐。这段历史,颇有些像是“水浒传”中的“逼上梁山”。尽管从苏联到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反对毛泽东,反对上井冈山去“当土匪”,但是“共匪”却在井冈山上壮大起来,并夺取了天下。

看来,俄国的“民粹派”失败了,而中国的“民粹派”却胜利了。为什么呢?一句话:“国情不同”。

可以说,当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确实不在城市里,而是在山沟里,在毛泽东手中。

 

6)今天,“十月革命”还有普意义吗?

“十月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九十年,今后恐怕也不再会被人提起,但是它却向人们揭示了三条道理:

第一条:“十月革命”证明了,在一个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农业国,也可能会“提前”发生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类似的情况,在当时的东欧国家也相继发生了。

第二条:“十月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通过“武装斗争”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可行的。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枪杆子里头出政权”。

第三条:“十月革命”证明了,无产阶级和他的政党是有能力掌握国家权利的,并且可以把一个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国。

应当看到,现在西方国家都在起劲儿地反对所谓“恐怖主义”,而他们对弱小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入侵,却被标榜为“反恐”。其实,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始终没有放弃其奴役他国、掠夺资源的殖民主义立场。因此,“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仍然是落后国家今后可能选择的革命道路和模式。

 

7)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十月革命”?

首先,“十月革命”给二十世纪落后的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也从而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诞生。

其次,事实证明“十月革命”的具体模式仅仅适合于当时的俄国和东欧一些国家,但是并不适合于当时的中国,这一点我在上面已经谈到。不仅如此,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并因此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的入侵,但是苏联的许多经验也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比如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和“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结构等,都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结论。

“十月革命”,我欣赏你。

“十月革命”,我缅怀你。

“十月革命”,我不会忘记你!

 

                                                                                                           20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