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五十周年杂谈

wg03

 

(作者(左)与同学离开军校)

 

    五十年前,毕业分配去西藏,我心中似乎十分平静。一是学校环境已经使我厌倦,所以只要离开就好,去哪儿并不重要。二是老实本分的我能够接受一切安排,更何况还有不少人和我同命运。"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告诉大家别无选择。凭着年轻,带着憧憬,我们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西藏。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学校都不起眼的我们,到部队后马上令人刮目相看。"老大(tai)"是我们的新称谓,虽带调侃却含尊重。当时,章茂和我所在连队在拉萨汽车保养场支左,在和群众"辨论"的过程中,战士们往往落败。我们到连队后随即带队"'出征",群众马上感受到了我们与众不同,逐渐赞同我们所说的道理,支持促进联合、保持稳定的举措,部队威信也得到了提高。章茂更因他的才能倍受器重。有一次,连队领受任务,让派兵前往林周农场去救一名受伤群众。连队主官放着其他干部不用,而让没有干部身份的沈章茂带一个排的兵力前往执行任务。章茂不负信任,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拉萨警备区领导的表扬。
   
其他同学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季国华由于文字功底深厚,勤于理论研究,深受师政委路晨的赏识,被破格提升为宣传科副科长,成为全师最年轻的正营职干部。以后又被选拔为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秘书,为西藏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部队,类似路晨这样"慧眼识英雄"的领导还真不少。他们对我们这些年轻知识分子的信任、支持、关心和包容,给了我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沈章茂成了团领导董书文、李德鑫的得力干将。施鑫水、张国柱、还有已经牺牲的钱云之,则是师长田启元、司令部领导钟书楷的宠臣。张国柱被选派去广州体育学院进修,成为部队训练的能人。看到学外语的他在单双杠上飞跃翻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万关华是团政委郑会山的智囊。不但正规场合政委的讲话由关华起草,连文件批复上的文字都要与关华一起斟酌。这是郑会山从158团调157团后亲口告诉我的,并让我也享受和关华一样的待遇。"铁脚"张君海先在与洞朗相邻的东嘎拉锻炼,后调师支左办和158团。所到之处,都给人以正直正派、作风干练的印象。他豪爽豁达,朋友遍天下。在炮团,人人都知朱寅传、张殿山的大名,下连队和团首长一样受尊重。直至师炮团改为旅炮团,仍有人在称赞"朱老大(tai)"的为人和水平。他严格自律的作风一以贯之,后转业在萧山、富阳和杭州市土管局任领导,均以清廉勤政著称。还有沈巧耕,经常在西藏日报上发表作品,让他声名远播。
   
请恕我对其他同学的情况不太了解而没有提及。但我相信,每一个外语学院的同学都是出类拔萃的。我们既不怕吃苦,更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尽心尽责,努力奋斗,苦中有作为。大家为西藏部队建设、为边防和藏区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qyz5

 

(钱云之、金平显、沈松泉在西藏)

 

    这种贡献当然要以牺牲为代价。钱云之、汤更生的意外车祸,其实是西藏高原多发的夺命现象之一。他们没有像孔繁生那样广为人知,但作为同学的我们,却更加刻骨铭心。张文龙刚到拉萨就被高山反应打进了医院,后来被迫复员回乡。虽然是坏事转变成好事,但已对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季国华也是在师机关和自治区党办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中拖垮了身体。沈章茂、万关华、张国柱、张振财等同学后来身体出现的种种状况,无不与在西藏的超额付出有着密切的关系。
   
稀薄的空气和恶劣的气候伤害着我们的身体,远离家乡和亲人、两年一次的休假制度和极差的交通条件等等,则打击着大家的心。家属无法就业、小孩无处上学的环境,迫使多数人两地分居。因为分居,自然就亏欠父母,亏欠孩子,更亏欠爱人。也因为分居,还造成有的同学家庭破裂。勇敢如毛开乐的夫人,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追随丈夫来到西藏朗县,但依然与部队驻地相距很远,不知吃了多少苦。
   
在西藏和家乡之间,间隔着遥远的距离和无数艰难险阻。无论是自己休假,还是家属来队探亲,途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1573连一位姓申的副连长曾经在川办二所等飞机三个月还没买到票。钱和粮票都用光了,急得嚎啕大哭。
   
我的家属不知道山高路远的西藏有多艰险,1973年初夏,拿着我从川办二所写出的信封,冒冒失失地来探亲。火车上没有座位,从上海一直站到成都,三天两夜。实在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忍受着过往行人的碰撞和踩踏。好不容易找到川办二所,却因没有探亲证明不能登记住宿,更不能买票进藏。她大着胆子挨个房间寻找7890部队的人。一位好心的干部陪着她去查住宿登记,还是没有找到同部队的人。是那位素不相识的好人帮助办好了住宿手续,借了一套碗筷,还给了一点菜饭票,使她免于流落街头。晚上,走投无路的她痛哭失声,心想只好回家了。这时,团政治处杨副主任闻讯找到她,给了她许多安慰,答应帮她联系进藏事宜,第二天又一起去火车站取回了托运的行李。我的同学张君海、于在泉正好也在招待所候机进藏,知道后先后找她说话劝慰,使她心情转好,等候进藏也不心焦了。十多天后终于坐上开往八一镇的客车。在客车上她认识了林芝毛纺厂的上海人蒋师傅。到八一镇后,是蒋师傅帮她在八一兵站找了一辆空军拉指运柴禾的车,走了两天才到拉萨。因为亚东是战区,家属不准去,我便获准到拉萨与她会面,在招待所住了一个月。她常常说,几次探亲途中所吃的苦,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而我一辈子都是被控诉的对象。
   
凡是疼爱自己妻子的人都舍不得让她踏上探亲的路。这就是我们在部队见不到林佩君(章茂夫人)、林雅飞(国柱夫人)和其他"林黛玉们"的原因。在"林黛玉们"强大的作用力下,同学们纷纷复员转业离开了西藏。回到家乡后,不但更好地照顾了家人,个人能量也得到了有效释放,个个事业有成,再创辉煌。我羡慕他们的选择,自己也试图这样做。章茂复员后的那些日子,我一反常态成了刺头,动辄和团领导吵架,平时有点看不惯的人都成了我发泄的对象。本想通过这样的办法达到转业目的,结果事与愿违。他们决定不让我当宣传股长,改任司令部协理员。我不愿意,要求去一营任副教导员,被批准了。但不久却阴差阳错地提升为团政治处主任。还是怪自己患得患失,一直下不了转业决心,最后成了老西藏。后来,女儿军校毕业后也进藏了,家属也调到了西藏。但女儿的身体一直不适应高原,心跳常在100下以上。这才迫使我下决心内调。至1997年国庆后调回省军区,进藏已经30个年头,是同学中在藏坚持最久的了。
   
西藏部队官兵思想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既流血又流泪",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和照顾。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落后的交通设施、繁重的战备任务、微薄的工资收入等等问题叠加在一起,使"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囗号显得苍白无力。一度时期,所有老西藏们的奋斗和牺牲都不被认可,就更谈不上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做点什么了。直到西藏动乱的恶果产生,领导才有所醒悟。随着援藏工作的推进,宣传力度的加大,西藏地方干部和部队官兵的奉献才逐步为人所知。我到西藏军区后勤部工作后,总后机关来人调研,准备提高驻藏官兵工资待遇。负责接待的副部长四十出头,他指着自己的满头白发激动地说,"我们是以缩短寿命为代价在奉献,是真正的革命加拚命啊!"最后确定西藏部队工资标准按内地的2.5倍设计,实际执行时还略高于这个标准。那位副部长不久担任了后勤部长,却因患脑肿瘤早早离世,没有享受到高工资待遇。真是令人唏嘘!
   
现在,西藏各方面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部队官兵的思想也日趋稳定,内地部队干部纷纷要求调往西藏。干部退役时多选择自主择业,因为每月一万多元的生活费可以保证家庭生活无忧。深怀西藏情结的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高兴。

 

IMG_0580 - 副本

 

(作者(右)与战友国华在西藏)

(松茂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