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的地方

 

     南昌市中山路上,有一个地方叫“洗马池”,那里坐落着一所大宅院,主体建筑是一座五层的青砖小楼。这里原先叫做“江西大旅社”,建于1924年,后来成为了八一南昌起义的指挥部。

     从我的住处乘工交车,只花上一元钱,就到达了“洗马池”。过去只是在油画上见过的那个共产党人揭竿而起的地方,忽然出现在眼前,七十八年的时空距离一下子近在咫尺!

     门票可是不便宜,成人要二十五元。不过,能看到这处历史真迹,与一群创造辉煌历史的伟人们有一次“零”距离接触,值得。

     一进大门,就看到小楼右侧竖立着五位巨人的塑像。站在中间的显然是周恩来,但其他四位军人却一时分辨不清。后来,从资料上才知道,他们是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有的文章介绍,从南昌起义的部队中,走出来新中国的七位元帅和六位大将。

     那么,为什么雕像中只有三位元帅(不含叶挺)呢?而且排名的顺序也与后来不同?这也许反映出对当时真实历史的尊重。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在“文革”当中,这里曾经受到冷落。当时许多将帅被打倒了,周总理也遭到了“四人帮”的攻击,如何能够允许再为他们“树碑立传”呢?

     走进小青楼,发现小楼中央是一个不小的天井,视野开阔,既可透风,又可采光。一层正中的大厅是个会议室,起义前许多重要的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从两侧的楼梯上去,可以参观各个展室。展览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介绍南昌起义的经过外,也涉及到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等许多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对红色军史的概括。

     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周恩来住过的25号房间。虽然不大,但十分幽雅、大方。房间用一面木制隔断一分为二,一半用于办公和会客,一半当作卧室。墙上悬挂着当年周恩来的照片,让人觉得主人似乎还没有离开太久。

     在展览的最后部分,有三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即周恩来、朱德与贺龙回到这里、故地重游的留影。照片应该是在文革以前拍摄的,否则他们是没有时间回来的。

     我告别了五位巨人的雕像,走出纪念馆。当我横穿马路、走到对面的便道上,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只见她口含一个三角架上的手柄,把身体悬空、成倒立姿势,旁观的人们把钱放进她面前的小筐里。

     我也把钱放进小筐,并为她拍下一张照片。然后,抬起头回顾着纪念馆的大门,似乎是想去安慰周总理和老帅们:虽然我们还有些孩子没有能够上学,甚至还在过着贫苦和流浪的日子,但是我们正在努力改变。。。。。

                                                                                                                                              2005720

插图:

1          揭竿而起的地方

2          起义指挥部保存完好

3          周恩来曾站在楼门口下达命令

4          小楼里面的天井

5          一层会议厅是主要的活动场所

6          二层周恩来的房间

7          创造历史的一刻

8          纪念馆门前的女孩

9    建军节前夕的八一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