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穷?

 

一、  什么是人口分母?

 

自清末以来,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封建制度、闭关锁国、列强入侵、殖民统治、战事连连等。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何不能迅速富裕起来,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按照2010年调整后的贫困线标准统计,仍然有1.3亿人口没有脱贫呢?

我同意一种说法,那就是“分母”太大。所谓“分母”,就是人口。把13亿人口作为分母,即便我们的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再多,用这个巨大的分母来做除法,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人均GDP或收入就会少的可怜了。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二,但在“金砖五国”中人均GDP却远在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之后,排名世界80多位,仅仅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情况与中国类似,其人口已超过10亿,大有赶超中国之势,但印度的国土和资源还不及中国的一半,因此他们的人均GDP排在世界前100名之外,就不奇怪了。

 

二、什么是反比效应?

 

从以下图表中可以了解到,在上世纪后五十年里,欧、美、俄、日、中、印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变化情况。其中,中国和欧洲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印度几乎增加了两倍。而美、日人口的增长较少,俄罗斯人口则出现负增长。

 

五十年人口比较(亿)

 

 

美国

欧洲

苏俄

日本

印度

中国

1950

1.5

3

1.8

0.8

3.7

5.6

2000

2.8

7

1.4

1.2

10

13

 

 

image006.gif

 

 

 

那么,人口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请看以下图表。

 

2011GDP(国内生产总值)

 

 

美国

欧洲

苏俄

印度

中国

日本

总量亿美元

150000

140000

18400

18300

73000

58500

人口万人

31000

70000

14000

120000

130000

12000

人均美元

48000

20000

13000

1500

5400

47000

 

 

2011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日本的GDP总量是中国的80%,但是由于日本人口仅为中国的1/10,因而日本人均GDP为中国的8倍!

 

 

 

 

 

 

同样,印度的GDP总量基本与俄罗斯持平,但由于印度人口是俄罗斯的8倍,因而人均GDP仅为俄罗斯的12%18)。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欧美之间,欧洲总人口是美国的2倍多,而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40%,也是12的关系。

以上三组数据说明,人均GDP与人口之间成反比关系。换句话说,人口的膨胀,会成比例地吞噬经济发展的成果。我想,这就是中国出现“国富民穷”的主要原因吧?

 

三、苦果从何而来?

 

过去,我们曾经陶醉于一些说法:“人多力量大”,“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然而却忘记了自然环境与资源是有限的,事实上我们已经透支了应该留给后代的资源。

早在1957年,马寅初就提出了要“控制人口”的警告,当时中国的人口是6亿。然而,他的忠告被视为“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不满”、“为国外提供了攻击中国的借口”,是“右派”言论!结果如何呢?中国人口翻了一番!

中国的国土分别与美国、欧洲相当,但美国的人口仅有3亿,欧洲总人口也不过7亿。如果我们当年接受了马老的建议,将中国人口维持在7亿以内,那么我们今天将有可能接近俄罗斯或欧洲的人均GDP水平。遗憾的是,我们却“批了马寅初,多了6亿人”。这个人口膨胀的苦果,只能请大家一起来品尝吧!

如果你今天埋怨什么“住房难”、“落户难”、“入托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出行难”、“春节回家难”的话,大概不应该责怪当下的政府,而应该看看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否是“超生”的6亿人之一?哈!

 

四、如何应对老龄化?

 

现在有人提出,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允许生“二胎”。我不禁要问,中国的养老问题,是否还要沿用几千年来的“养儿防老”思维模式呢?难道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养儿防老”上吗?

也许有人说,如果生孩子太少,将来社会无力抚养太多的老年人。但是,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靠社会养老基金的不断积累;二是要盘活老年人的资产。比如把城镇老人的房产抵押或置换,修建更多的养老院。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许多“空巢”老人的孩子在国外学习或定居,他们如何能依靠儿女养老呢?同样,现在许多农民工长期在外,家里的老人又怎么办呢?所以说,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建立社会化、集体化养老机制。

 

五、井喷为何发生?

 

我们再谈谈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从历史上看,在清朝以前的两千年里,中国人口始终维持在6000万以下。人口过亿,以至达到两、三亿,是清朝以后的事情。

中国历代人口比较(万人)

 

image009.gif

 

 

有资料介绍说,清朝以来人口之所以会发生“井喷”,有几个原因:一是战争较少,社会稳定;二是引进高产的玉米、番薯等作物,缓解了饥荒;三是免除“人头税”,解除了生育顾虑;四是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增加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当时清朝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200万平方公里,在社会稳定、粮食增收、税负减少的情况下,人口自然会增长。再加上中国人崇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至今还有不少人“不生男孩不收兵”),使人口在清朝的200多年间膨胀了7倍(达4亿多)!

后来由于连年战争不断,从1911年至1949年之间,人口基本上没有增长,维持在5亿左右。然而,新中国的经济恢复,苏联鼓励生育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大锅饭”的社会制度,终于诱发了第二次人口“井喷”,在短短60年里,使人口又翻了一番多!

 

六、什么是“负生产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放开“二胎”政策的怂恿下(实际上在农村或流动人口中,生“三胎”也普遍存在),我国人口超过16亿仅仅是个时间问题。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1%计算,大概用不了20年吧?(考虑到平均寿命的延长,这个进度还可能提前)

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人口呢?除了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外,鼓励移民也是一个办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国外,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客观上缓解了国内的人口压力,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高官或贪官另当别论)。用移民的办法减少人口,早被其他国家采用(例如日本移民拉美国家),我们为什么不鼓励呢?有人担心这样会使人才流失,我看多余操心;如果西方的高科技都被中国人掌握了,害怕的会是我们吗?

现在不少年轻人崇尚“丁克家庭”。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意思是“双职工没有孩子”)。他们的这种理念可能会让想抱孙子的老一辈人失望,甚至被认为是不孝顺,太自私!不过,我觉得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因为养儿育女的成本越来越高,令年轻人望而生畏。再者,“丁克家庭”有利于降低生育率,还可以减轻社会负担,有什么不好呢?

倒是那些未婚先育,或不做婚检、生下缺陷儿的年轻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现在的婚前检查比例不到20%,新生儿缺陷率已经从1%左右上升到3%)。一些人把刚出生的婴儿丢弃不顾,甚至转卖给人贩子,就更加可恶了。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超生”所造成的人口负担就可能成为“负生产力”。因为,“计划外生育”、“近亲生育”、“生育缺陷儿”、“多子女家庭”等,都会出现“只生不养”或失学现象,导致人口素质降低,并给社会带来负担,甚至阻碍社会健康发展。

当然,“负生产力”不仅包括低素质人口,还包括黑社会、黄赌毒、拐卖人口、官商勾结、制假贩假、盗伐林木、污染水源等违法者。

与其说我们在下一个30年里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还不如说我们更应该遏制“负生产力”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坚持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之一。

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