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对不起!

 

最近看了中央8台的电视剧“张学良”,使我对“西安事变”等历史问题的看法有了些变化。

过去,我们都认为“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对张学良执意要陪同蒋介石回南京,以至于长期被软禁,不少人认为是不明智的,周恩来也说:“看京剧‘连环套’中毒太深了”。我自然也是这样看的。

我对张学良的看法并不太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旅居美国后迟迟不来大陆“寻根”,有悖常理。二是他父亲张作霖曾经镇压过我党的革命分子,李大钊就是他杀害的。我甚至认为,张学良后来对发动“西安事变”是有忏悔之意的,他归依基督就是忏悔的具体形式。

这次看了电视剧后,我的上述看法有所改变。这要从剧中蒋介石的一句话说起。可能是在第1920集中,宋美龄对蒋公说:“你把汉卿关了这么多年,现在该给他自由了!”蒋公一听,脸马上拉长了,满脸怒气地说:“要不是‘西安事变’,你我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蒋介石是把“西安事变”看成是他失去天下的主要原因和转折点!难怪在他临死时对蒋经国交代说:“不能放虎”(对张学良)。

追溯到1936年,当时工农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仅有几万人,力量很单薄。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就不会有抗日统一战线,也不会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蒋介石将继续实行“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打共产党,甚至勾结日本人一起“剿共”,那么中国的历史确实可能要另外写。那样一来,日本人将有可能在亚洲战场上全面取胜(起码蒋公会把半壁江山让给日本人),并危及苏联东部,这必然会形成与德国人两面夹击苏联的局面。如果苏联被打败,美英等国将可能会观望(实际上也曾观望过一段时间),甚至会把苏联和亚洲当作“肉包子”扔出去,把“狗”引开,以保全自己,还能借法西斯的力量消灭共产主义,对英、美等西方国家岂不更好?

但是,张、杨二人“把天捅了个大窟窿”,捅出个“西安事变”和抗日统一战线,使中共的红军合法化,并且迅速壮大了起来,成为了蒋公后来无法消灭的力量,并反过来要与他争天下,你说他怎么能不恨呢?汉卿怎么能不被扣呢?杨虎城怎么能不被杀呢?

也许没有“西安事变”日本人也会失败,蒋家王朝也会垮台,新中国也会诞生。台湾的蒋家王朝不是垮了吗?许多英、法殖民地不是也独立了吗?但“西安事变”加快了中国前进的步伐,这是肯定的。

一个人或一个事件对历史的作用,往往要在许多年以后才能看出来。张、杨二人和“西安事变”促进了中国历史向好的方面发展,甚至在客观上帮助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夺取了政权,我们不能不对张少帅和杨将军说一声:“谢谢!”

另一位张将军——张治中曾是国民党政府与中共和谈的代表。谈判破裂后,周恩来劝他留下参加新政权的建设,并说:“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不能再对不起你了!”这里所说的“姓张的朋友”就是张学良。

那么,为什么周恩来要说对不起张学良呢?我至今还是不太理解。从目前的资料看,在“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领导层事先并不知道。后来才派周恩来去调解,并且是按照“放蒋抗日”的意图去调解。而当时张学良在事变前就一直因为蒋公让他“不抵抗”日本人而恼火,他和杨的军队并不是蒋的嫡系,受到排挤。所以,他们起事是有历史原因的。张、杨二人起事后并不打算“放蒋”,而是想“狭天子以令诸侯”,一方面要“逼蒋抗战”,另一方面也打算加强自己的力量,甚至联合共产党盘锯西北江山。然而,他们的愿望是幼稚的,如果那样做就会引起内战,亲日派就会另立“中央”,反而不利于抗战。

所以,中共方面采取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策略,一方面以周恩来的特殊身份“劝蒋抗日”,另一方面也劝说张、杨放蒋。与蒋公谈“生意”如同与虎谋皮,中共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红军接受政府改编”(即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但是,对于张、杨二人来说,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是生命。

张学良陪同蒋公回南京是周恩来没有想到的,就像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张、杨没有想到的一样。人们说张少帅太天真,陪蒋回宁太“愚忠”。现在看来,他并不是“愚忠”。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他手里保存着蒋公让他不抵抗日本人的“手令”(放在纽约),蒋公不敢杀他;第二,他陪蒋回宁,说明他“襟怀坦白”,一心抗日,并不想留在西安搞小山头,更没有投奔共产党的意思(避免了加深国共间的矛盾)。这样一来,别人抓不到多少把柄,对自己、对国人都交代得过去,而蒋公也有了面子,不能随便撕毁统战协议。你说张学良不聪明吗?他不仅是聪明,而且是顾全大局,对历史负责任。

尽管这样,他仍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为了抗战救国,牺牲了个人的自由。在种种阻力下,他终未能回到家乡来看上一眼。

作为后来人,我们享受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泰民安,当我看到电视剧中满头白发的百岁老人在异国他乡,抬首眺望着大洋彼岸的家乡,我不禁涌出一句话:“对不起,少帅!”

 

                        20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