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还是天人合一

 

甲:今天,我想和你讨论一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关于“人定胜天”的问题。

乙:这还用讨论,人类越来越聪明,肯定能做到“人定胜天”。

甲:首先我问你,天是什么?

乙:天就是天气,或者说就是天灾、地震、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干旱、雷电、森林大火。

甲:你说的这些,仅仅是在地球上出现的自然灾害,其实天还应该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

乙:那也没问题,现在科技发展了,人不仅可以登上月球,还可以登上其他星球。将来如果地球上实在呆不下去,我们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去生活嘛!

甲:你这种想法是有代表性的,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在想,先把地球上的能源和资源用光,污染了环境也没关系,可以再到太空中去找去路。这种“人定胜天”,实际上是自毁家园,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乙:现在全球的气候反常,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是否也是大自然的惩罚?

甲:当然是。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加快了北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也升高了。近些年来的海啸、台风、洪水和旱灾的频繁出现,与温室效应不无关系。可以说,现在人类的活动是在加快地球的衰老,对人类本身是很不利的。

乙:地球还会衰老?你这样说有根据吗?

甲:地球和太阳系的寿命都是有限度的,有始也有终。据资料介绍:

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大爆炸。

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同时出现了熔融状态的地球。

38亿年前——地球冷却下来,出现了原始的地壳及陆地。

乙:那么地球上出现生命是在什么时候?

甲:35亿年前——在澳大利亚出现了最早的微生物。

3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爬行动物——蜥蜴。

2亿多年前——出现了恐龙。

这里我要多说一句。现在人们对恐龙的灭绝原因有多种说法,除了外星球撞击地球的说法外,还有什么“气候变化”、“火山爆发”、“海洋退潮”等说法。当时恐龙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动物,几乎没有天敌,所以也只有生存环境的变化,才可能是它灭绝的合理原因。

乙:那么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甲:现在专家们比较倾向于以下的说法:

40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了古代人类。

50万年前——在亚洲出现了“北京猿人”,至于说他是非洲猿人的后代,还是一个独立的人种?好像还在研究。不管怎样,人类的出现要比许多其他动物的出现晚得多。

乙:为什么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没有再出现比人类更高级的动物?

甲: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大概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目前的地球环境只适合于人类和类似人类的动物生存,适合其他更高级动物出现的环境还没有形成。另一种可能是,其他更高级的生命形式是存在的,也许他们不在地球上,也许他们存在于另外一个时空当中,人类的器官无法感觉到他们。

乙:你刚才说了地球的诞生,那么地球的寿命能有多久?

甲:据专家研究,太阳的稳定期大约是100亿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时间了;再过50亿年,太阳系以及地球等围绕太阳的行星就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可以这样说,现在太阳系和地球都已经是“年过半百”,开始进入“中老年”时期了。不难想象,无论是太阳毁灭,还是太阳停止燃烧,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都将会遭到巨大的破坏,那么各种生命形态也将很难存活。

乙:不过那是50亿年以后的事,还早呢!

甲:也不能这么算。如果说太阳和地球还能存在50亿年,那么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就很可能要提前改变,温室效应的出现就是一个例子。据专家分析,地球生命形态的寿命只有10亿年,要比地球的寿命短,而动植物的寿命只有5亿年。

乙:照你这么说,从蜥蜴出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亿年,人类的寿命也只有两亿年啦?

甲:人到中年嘛,如果把人类放在陆地动物中去看,寿命也确实是“年过半百”了。

乙:这未免让人感到悲观。

甲:宇宙中任何东西都是有生有灭,没有什么好悲观的;应该“悲观”的倒是人类现在的“不自觉”,一些人破坏环境、自毁家园,还自以为是“人定胜天”!其实,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很渺小的。

乙:难道人类不能改善环境,让生命延续的更长久些吗?

甲:当然可以。如果我们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去改善环境,就会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和繁衍;但是如果只强调有利于人类的一时繁荣和享受,肆意去破坏大自然,就会加快生态系统和地球的毁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提倡“以天为本”、“以地为本”、“以大自然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乙:不对吧,“以人为本”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准则。

甲:在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领域中,可以这样提。比如“一国两制”,就体现了“以人为本”。香港不实行中国大陆的制度和政策,而是根据香港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基本法”,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体现出以“港人利益”为本的精神。

但是从哲学的角度讲,就不对了。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和解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哲学上存在许多学派,各自持有不同的世界观。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两种世界观:唯心论和唯物论。如果我们只强调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企图完全按照人类的需要去改变大自然,甚至不惜违反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那就必然会滑入唯心主义的泥潭中去。只有对大自然采取敬畏与呵护的态度,按照自然界客观规律办事,才是唯物主义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分地强调“以人为本”是唯心的,从根本上承认“以自然界为本”是唯物的。

乙:你能举出一些事例来说明吗?

甲:可以,就拿水灾和旱灾来说吧。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了森林、草原和湿地,陆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就降低了,因此旱灾、水灾就会频繁发生。再有,我们在兴修水利方面,也存在违反客观规律的问题。对于江河湖海,我们不能仅仅搞“围追堵截”,而应该因势利导。就说淮河吧,自古以来淮河地区就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与水争地,占用水道,开辟耕地,使湖泊群和湿地消失,天然植被受到破坏。由于大自然的机理被破坏了,水灾自然也就连年不断。在后来的“治淮”过程中,由于仍然是在遵循“以人为本”、“人定胜天”的理念,所以从来都是搞“人海战术”、“严防死守”,其结果并不理想,仍然是“年年抗灾年年灾”。“治淮”治了半个世纪了,水患却年年如此,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吗?

乙:那你说怎么办?

甲:我不是学水利的,提不出什么办法。不过有的人提出,要给洪水让路,使洪水“资源化”,我看有道理。年年闹洪水的地区(例如行洪区),为什么一定要住人,要种地?不能搞其他水产业吗?有人提出,把“人定胜天”改成“天人合一”,树立与自然界相融合、和谐共处的理念,我赞成。

乙:现在有人批评“三峡工程”破坏了环境,你怎么看?

甲:从三峡修建大坝以来,确实在重庆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不是大旱、就是大涝,甚至说是百年不遇。但是,现在还不能简单地说三峡工程是对是错,需要时间来验证。不过,如果今后仍然是年年气候异常,就要考虑三峡工程是否有负作用,甚至要调整一下工程的运行模式。总之,人类的行为要按照大自然的脾气进行“磨合”,不能逆着大自然的性子来,要让它“顺气”、“舒心”;否则,它就要大发雷霆,我们就会受不了。

乙:最后一个问题:你信教吗?

甲:我除了信“共产主义”,还没有开始信别的教。不过,我心目中的“共产主义”不是“人定胜天”,而是“和谐世界”,其中也包括“天人合一”的哲理。据说,在中国的佛教、道教中,也有类似“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汉字中有“天文”、“地理”两个词,这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识到,地球和宇宙中存在着深奥的“道理”和“文明”,我们应当加以尊重和学习。

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天人合一”;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大自然为本”,这也涉及到世界观的问题。我看现在的一些党政干部和企业家,世界观是自私的、唯心的,因此他们对于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满不在乎,甚至还视为是业绩或政绩。

现在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什么是环境友好?就是要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友好。这显然不是要去“战胜”大自然,而是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把“人定胜天”的理念改为“天人合一”,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200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