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学校

 

趁着到江西帮助工作的机会,搞一些社会调查,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在九江发生地震之前和之后,我两次到九江郊区的一家工矿企业蹲点,协助完成财务电算化项目的实施工作。

这家企业位于一个小山村,山上森林茂密,据说还有野猪出没。由于企业很大,职工很多,所以就办了一所包括小学和初中的学校。后来下放给地方管理,周围农村的孩子也来上学,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工农子弟学校。

走进学校,迎面看到教学楼上的横幅:“热烈祝贺XXXXXXXXX三位同学录取九江一中农村班”。后来才知道,城里的重点高中为农村的优秀学生专门开办了农村班,但是名额有限,能考进去确实很不容易。

教学楼里张贴着一张学费标准明细表,明确区分了对工厂子弟和农村孩子不同的收费标准,两种收费水平相差大约一半;平均计算,工厂的孩子一年的学费是一百元左右,而农村的孩子减半。

农村的孩子,有的要从相邻的村庄赶来上学,路程较远。过去是靠步行来回跑,现在可以包几部三轮摩托车,包接包送,方便多了。

据我的观察,学校的课程开设还是比较完整的。除了语文、数学、英文等基础课程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甚至还有一个计算机教室,只不过设备比较陈旧,经常死机。

对于初中的学生,学校抓得比较紧。我在晚饭后,到学校附近散步,发现初中的孩子晚上还要加课,似乎是在为考高中加油。

农村学校的孩子要想考入城里的重点高中,甚至比上大学还难。农村考生的成绩必须要比城市孩子的成绩高出几十分,才能录取,因此,为了让孩子获得城市户口和城市考生资格,这里工厂的职工就不得不到城里去买房子,然后把孩子转到城里去上学。现在城里的房价越来越高,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只能如此。

在一堂体育课的间歇,我和体育老师攀谈起来。过去,他在工厂里工作,后来被调到学校教体育。学校里“半路出家”的老师看来不少,不过从工厂调配一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员到学校任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然,也会有一些教师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去。但是,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人总是会有的。

看着这些为了工农子女的教育而辛勤工作的老师们,我不由地想起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正是因为有瓦尔瓦拉那样的乡村教师,那里的孩子们才能获得知识,才能成长为苏联的建设者,才能走上前线、保卫祖国。

无意中在学校的墙报栏上,看到一首诗:“我爱这土地”,这是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一首小诗。“——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也许是哪位老师把这首诗抄在墙报上的,他大概是想借此来表述对孩子、对教育事业、对这美丽山村的热爱。尽管他们的收入微薄,条件艰苦,但是仍然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着。

 

                                                                                                 20051215

照片:

1、          美丽的小山村

2、          为升学率而自豪

3、          做完功课再玩儿

4、          师生都认真

5、          园丁与幼苗

6、          传统体育项目

7、          男子汉的最爱

8、          我爱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