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批一人多六亿
“批了马寅初,多了六亿五;医食住行难,才知人患苦。”
这是我在观看了“重庆卫视”2012年4月6日的“记忆”专题片后,所感悟到的。
今天,当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时,已经太迟了。住房难、看病难、行车难、上学难,连死都难——坟地也难找!
当1957年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的警告时,中国人口已经超过六个亿。但是,他的意见没有被接受,反而被说成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不满”、“为国外提供了攻击中国的借口”,是“右派”言论!
对马寅初的批评是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在苏联的教科书里面,从来就没有控制人口的说法,他们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他们的人少地多,因此把多生孩子的妇女称为“英雄母亲”)。所以,我们就照搬过来,认为“人多力量大,发展才能快”。再加上“大跃进”造成的假象,使我们的领导人以为,中国的粮食吃不完,再多几亿人也没问题!
随后,人口出现了“井喷”。正如马寅初当时所看到的那样,一家有七、八个孩子,十分普遍。
请看下面这张统计表。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自1840年中国人口达到4亿之后,一直到1949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这与战乱不断有关)。然而,在1949至1979年的30年中,人口增长80%,接近了10个亿(增加4.3亿)。1979年之后,国家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在此后的30年里,人口增长38%,达到了13亿多(增加了3.7亿)。
如果从1949至2009年这60年来看,新中国的人口增加了多少呢?8个亿!是不是有些可怕呢?
据一些资料介绍,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大约有3000万人口。那么自秦朝至清末1840年的两千年中,全国人口仅仅增长3.7亿。换句话说,新中国在60年中新增的人口,竟然是过去两千年人口增长的两倍多!
也许有人会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小,今天我国的面积也增加了好几倍呢!不错,秦朝的国土面积是300万平方公里,而今天我国的面积增加了两倍。但是,中国的可耕种土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平原地区,而新疆、西藏等后并入中国版图的地区,地处高原和沙漠,并不适合发展农业。所以,我们今天人均的耕地面积仅仅有1.4亩,而世界人均耕地为4.8亩,美国人均耕地为10亩,连印度的人均耕地也比我国多,因为他们的平原多。可见,中国的国土面积虽然比美国或印度都大,但是由于西部地区难以开发和利用,因此我国人口的生存空间反而不如美国和印度那么宽裕。这也正是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的国情基础。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提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比如“只生两个奖励”、“生育三个征税”、“生更多重罚”、“推广避孕”、“减少堕胎”、“提倡晚婚”等。不难设想,如果当初马寅初的意见能够被采纳,那么我国人口总量就有可能控制在7亿以内。这样的话,我们今天就不会背上沉重的人口包袱,社会资源短缺的情况就不会很严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就会提高很多。
遗憾的是,今天又有人提出“允许二胎”的主张,甚至有人至今还在质疑马老的观点。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孩子生的太少,将会提前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然而,解决老龄化问题,就一定要多生孩子吗?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制,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即使在1979年严格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在之后的三十年里仍然增加了3.7亿人口,仅仅比前三十年少增加0.6亿。为什么“独生子女”政策没有遏制住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呢?原因在于,在建国之初的三十年里,新出生的孩子太多了,他们在下一个三十年中,成为了更加庞大的生育大军。如果不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1979年以后三十年的新增人口将不仅是3.7亿,而会是7个亿,甚至更多!
以此类推,在2010年之后的三十年中,即使继续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我国的新增人口也不会少于3个亿(在人口增长惯性的影响下,2040年将会突破16亿)。到那时,我国的人均资源将会更加短缺。我们除了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外,难道还有其他选择吗?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放在马老的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在那个“反右派”、“大跃进”和“文革”风起云涌的年代里,可以说马寅初是在孤军奋战,身边没有一个人支持他,连周恩来也好心地劝他“让步”(当然,如果不是周总理保驾,他是很难过关的)。
然而,他始终不让步,更不做任何“检查”。他是一个真正“不屈不淫,敢言敢怒”的大知识分子。马老于1913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校长。当他看到宋子文、孔祥熙等“四大家族”贪污国家财产时,公开斥责他们的行为“远在汉奸之上”!并要求对这些发“国难财”的人,征收“财产税”。结果,他被蒋介石关进了息烽和上饶集中营。可见,马老最终投身共产党的阵营,为新中国献计献策,是他的自觉选择。
尽管“新人口论”受到批判,他仍然没有气馁。通过三年的时间,他又著成了一部“农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及其发展的状况和思路。可惜的是,这部书稿在“文革”中被他自己烧掉了。连同书稿一起烧掉的,大概还有马老对“文革”的失望吧?
马寅初对于人口膨胀的后果,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警告:“老百姓会把共产党的一切恩德,化为不满和失望”。
不幸的是,今天的现实被他言中了。无论在医院排队挂号的人群里,还是在等候买票的旅客中,到处可以看到这种不满、失望和无奈。不过,不满的人们应该知道,他们中的一半人,大概是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马寅初还算是幸运的。1979年,当人大会议通过了“独生子女”政策的提案时,人们才想起那位已经98岁的马老。于是,中央为他平了反,还授予了“北大名誉校长”的头衔。1982年,他默然地离去了。他是带着那本“农书”离去的,也许他早就知道,他对中国农业的看法和建议,大概也难逃“新人口论”那样的厄运吧?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