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

          

       我是于深秋季节去观壶口瀑布的。去过的人都说:正是好时候!我真不理解。瀑仗水势,在这原本就干燥的黄土高原,怎么在这干燥的季节,倒是观瀑布的好时候呢?

黄河自北向南流来,绵延几百里,成为山西与陕西的天然分界。自陕北宜川东行几十公里,便到壶口。车在黄土高原上行进,并不觉其高,但到得尽头,下临黄河,顿有悬崖临涧之感。东边是山西,西边是陕西,两岸高山将黄河紧夹其中。居高望去,河床上成片砾石间,涓涓细流纵横交错,像是渔夫在河床上晒了一张网。这就是黄河了。河到壶口,大概是河床东高西低的原因,条条细流汇集到西边陕西的一侧,然后倾泻而下,一头栽进一条深沟里。跌落的水面形成瀑布,这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下面的水沟就成了河中河。有人说这条沟是大禹治水时,一斧子劈出来的。我认为此说不符合道理。首先,两岸高山,,河床平坦,不存在水患。再者,河枯已见底,何须再于河床上开沟以泻之?此沟分明是冲刷而成。沟深、宽各约20。据说柯授良骑摩托飞越黄河,从山西飞到陕西,其实飞越的就是这条沟。当河床干枯时,人们把这条沟就看作黄河了。犹如树干干枯了,还活着一个小枝条,于是人们就管这枝条叫做树一样。此处真正的黄河宽几百米,凭你多高的驾摩托技艺,也不可能从东边的山头越到西边的山头!初见壶口瀑布,使我大失所望。因为在我的心目中,瀑布之水天上来,应是从我们头上飞流直下,象黄果树瀑布、如庐山三叠泉瀑布那样。而我眼前的瀑布却是从我们的脚下流到地底下去。就象马路上的雨水流到地沟里一样。更主要的是,瀑布是河床干涸、几近断流的症状。不祈望水丰,只要河水铺满河床,就不会有瀑布的存在。马里亚纳海沟深达万米,但太平洋把它掩盖得平平实实。人们宁可看到浩瀚的大洋,也不愿洋干见底成瀑布。草莓抹了激素后,会长得奇形怪状地大;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辐射,兔大如猪;受了农药的污染,经常发现两个头的鱼、三条腿的鸡之类。对此,我们感到的不是新奇的惊喜,而是酸楚。俗话说,瘦煞的骆驼也比马大。河底水虽然少,但汇到一处,倾泻下去,仍然如万马奔腾,轰然有声!故其规模仅次于黄果树瀑布,居全国第二。因此,人们在河边盖起了酒楼饭店,卖起了小商品,搞起了旅游。但也不时有事故的报道:说是上游突然来了水,河床上的游客被淹,岸边的店铺受损。奄奄一息的大象倒地了,于是人们踩到它的肚皮上跳蹦极,俯在它的胸口上听喘息。结果大象苏醒了,伸伸腿,要站起来,不想又惹了祸。真该死!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她该是满河黄水,滚滚东去。波涛中,大鲤鱼在羊皮筏周围跳跃。两边的灌渠伸向远方,象母亲的臂膀揽着吃奶的婴儿。流域里沃野千里,牛羊肥、稻谷香,一片塞上江南的景象!而现实呢,三年两头地断流。不知是天灾还是人祸。

欣赏壶口瀑布和观看母亲卖唱有什么两样呢?

                                                                                                 尹示

                                                                                                                                          (200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