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白墓

                                                2007129日游并记

星期日,与战友相邀,我们一行4人由南京驱车往游当涂李白墓。安徽当涂可是个有名的好地方。姑孰河沿城南流过,西入长江。当涂城关镇即名姑孰。这里绿水青山,是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有一出京剧叫《战太平》,演的就是朱元璋攻打当涂的事。元朝时,当涂叫太平。解放后,在这里建起了我军最大的野战医院——“86”医院。它在我军解放一江山岛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时没有电梯,楼梯旁加有坡道,手推车可以上下。此创意为我所仅见。这是我当年所在部队的定点医院。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借就医之机,游过李白墓。30 年过去了,只记得墓在青山。路线已记不清,这次又重新研究。具体为:由当涂过姑溪向南,至新桥折向东,至龙桥折向东北,到太白镇。再前进百米即到青山脚下的太白墓,地名谷家村。

今非昔比,简陋的李白墓,今天已经扩建成占地50亩的墓园了。园门是高大的牌坊。进门的甬道两侧,嵌有反映李白生平的石刻。园中新建有青莲池,碑林,书画苑等。碑林内有历代名家有关李白诗篇的书法。其中有一首我所熟悉的《夜静思》为:“窗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但与我的记忆有两字之差。孰对孰错,让我糊涂。出碑林折北,汉白玉的李白邀月像矗立于池畔。把酒向天,傲世不恭。再向前为享堂、祠堂,最后是墓。我发现墓也有变化。墓围已由青砖变成条石。我们绕墓一周,其间,我问战友:“在农村,我们走在坟场,总联想到鬼,不免恐惧。为何此时却肃然起敬?”答曰:“别的死人我怕,但亲人不怕。”     

石刻上的“铁杵磨针”、“力士脱靴”、“跳江捉月”、“骑鲸升天”多为戏剧与神话。而祠中的7块古文新碑,则是我们认识李白的史料。李白初时离家远游,是主动地去吸纳山川灵气。而后来从宫廷出来,则是失意游荡。自负怀才不遇,往往是缺乏自知之明。李白有才,但不见得是济世安民之才。见了他的禀性,唐玄宗就没敢留他,可见一斑。假若他真的做起官来,也许我国历史上只是多了一位庸碌的官僚。实践证明,他所怀的是“诗才”。 恰恰是他人生的轨迹挟裹着生活的积淀,汇合了特有的天赋,成就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借酒高歌,豪情激越,故与怜世悲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不一样,成了浪漫主义诗人。人心没有满足。春秋战国的人,当了国王,还要争霸。美国是当今头号强国,还要称霸世界。犹如一道算式:主观愿望是除数,客观现实是被除数,除数永远琢磨着被除数。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只有到死,除数为零,这个算式才没有意义。这就是俗话所说:遂心就得该死!

李白最后投靠了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李白是西部人,而李阳冰是我们河北人,这叔侄不知怎么攀上的。后半生的李白穷困潦倒。当他投奔李阳冰时,竟两手空空,于是作了一首赞美李阳冰的诗为见面礼。李阳冰把他一家安顿在青山附近的龙山居住。地隔姑溪与姑孰城相望。李阳冰最大的功绩是收录出版了李白的诗稿。我们今天能欣赏到李白这么多诗,应该感谢李阳冰。南朝谢眺官场失意,任宣城太守时,寄情青山的山水,在青山建有谢公宅。李白非常崇拜谢眺,因晚于人家200多年,遂成忘代之交,并遗言死后埋骨青山,与谢眺为邻。这不仅由于同为诗人,更因坎坷的命运,使他们同病相怜。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李白死后,就地葬在了龙山。后来,地方长官成全了他的遗愿,将他迁葬到青山。致李白丧命的是“腐胁疾”,大概就是化脓性肋膜炎。假如李阳冰一个电话,把他送到“86”医院,即刻药到病除,何至于死人?而在那个年代,又是“体内生疮”,堂堂县太爷也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他死了。大概死前很清醒,他还作了一首《临终歌》为:“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我不免想起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二人将死,皆长鸣悲壮抱憾之声。

李白有一子名伯禽,无闻而殁。仅一孙,大概有祖上遗风,竟也出走,结果不知所终。后人在龙山寻得他孙女二人,都已嫁给当地农民为妻。虽说无李氏传人,但李白的DNA还是在当涂一带流传。

中午,我们在太白镇上的“太白”酒家用餐。吃的是狗肉、羊肉、鲫鱼、鳜鱼及各种时鲜蔬菜,都是当地土产。十分尽兴。回过姑孰河,我们又进当涂城,故地重游。我们开车在“86”医院内兜了一圈。和平年代,军队医院自然不兴旺。因基本没变,而倍感亲切。再逛农贸市场,还在老地方,可地盘大了,东西多了。想那物资匮乏的当年,这里可是我们借就医之机,采购水产、蔬菜,改善生活的难得去处。

为观沿途景观变化,来时我们走老路。过去,南京到当涂,就一条205国道,想走错,也到不到别处。而今,路可真多,七叉八叉,停车问路好几次。四通八达也有弊。归时走的是高速公路,几十公里的路程,刚打一个瞌睡就到了南京。

                                                       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