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拍岸

 

东方大地上奔流着一条魅力大河——长江

江边上崛起了一座神奇城市——张家港。

风起云涌之际,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学士曾叹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淡去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代之以巨轮的穿梭往来,庞大的工厂密布,花园般的城市里生活着82万高素质的居民。

 

张家港本不出名,人们只知道张家口张家界。而今《人民日报》称张家港的腾飞是“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英国《亚洲通讯》誉其为“大地的脊梁”、“中国农村的天堂”。张家港早已蜚声国内外。

 

张家港面积不大,只有999平方公里,一个蒙古国容得下1500个张家港,但去年的张家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个蒙古;

 

籍籍无名的内河港口张家港去年的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大关将过去世界内河第一大港德国杜伊斯堡远远抛在身后

 

张家港去年已成为江苏省首批进入“小康”的县市之一,人们的平均收入相当于同样勤奋的韩国人和昔日的海上霸主葡萄牙人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过去水牛行走的阡陌上出现了条条宽阔的大路上面奔驰着漂亮的轿车富足的张家港人已拥有私家车4万多辆

 

张家港还很年轻建县才40多年,建市20,但凤凰镇港口小学里却飘出古老的吴歌:“斫竹,削竹,弹石飞土,逐肉”。这火辣辣的肌肤感受以歌声为载体绵延了6000年!东山村古文化遗址陈列的稻谷纺轮陶器、石器、玉器,昭示了张家港这片土地承载着8000多年的古老文明

 

张家港属苏州地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人本来就是以尚武发迹的。春秋后期,吴国以弹丸之地,奋发崛起北逼齐晋,南服越人,西破强楚,正所谓威行海外三千霸占江南第一都”。

 

苏州是太湖和阳澄湖包孕的一座玲珑剔透的古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是东方的威尼斯岂不知这原是吴军统帅伍子胥精心设计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军事要塞,成为中国历史第一古城 2500年来原貌犹存,这不仅在中国即使于全世界也难觅其偶!

 

吴人心灵手巧,大至甲天下的园林,小至缂丝双面绣无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吴人的冶金技术同样精湛

操吴戈兮披犀甲”屈原极欣赏锐不可挡的长兵器吴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儿喜爱变幻莫测的短兵器吴钩;

吴人好用剑,轻死而易发”,干将、莫邪用生命铸就的宝剑名满天下!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吴国的刺客效率更高隐名埋姓苦学烹鱼的专诸,“壮士断臂的要离为了一个承诺果断出手,“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刺杀吴王僚和庆忌成就了吴王阖闾的春秋霸业!

 

吴侬软语用在吟诗作对时抑扬顿挫用在苏昆评弹中时余音袅袅,但不知在灭秦的巨鹿战场上那些作壁上观的诸侯们听到跟随楚霸王的8000吴中子弟兵在破釜沉舟投入决死战斗时那种震天动地的杀敌声是不是吴侬软语?!

 

温山软水中生活的不都是才子佳人。

穹隆山中大军事家孙武著述的《孙子兵法》至今都是兵家“圣经

长江之滨大作家施乃庵以他的《水浒传》,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天平山下范仲淹高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阳澄湖畔顾炎武大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黄泗浦留下了鉴真大师不畏艰险成功东渡扶桑的足迹;

韩世忠曾在这里横刀跃马,黄天荡犹闻梁红玉抗金的鼓声;

张家港人永远记住了抗倭英雄许蓉、钱泮的名字;

缪昌期在阉党横行时,敢与恶魔争高下,挺身甘上断头台。

 

第二次大革命时期就有254名张家港英雄名垂青史,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张家港人或者成为“沙家浜部队”的一员,或者成为“江阴老虎”的一支,这两支英雄部队不但与日本人拼刺刀屡占上风,在解放战争中一举吃掉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在抗美援朝中痛歼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立下赫赫战功!

 

奔腾的大江浩瀚的大湖,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积淀,孕育着张家港人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个性;毁家纾难,舍生取义的品德;疾恶如仇,扶正祛邪的价值取向和马革裹尸,保家卫国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历史学家采访同期声]

吴文化早期尚武,后期崇文。张家港人世世代代与长江为伴,靠江为生。这里相对偏僻,靡费之风影响较少,所以张家港人骨子里还是以强悍为主。这里的人较早跑码头经商,较早创办乡镇企业,较早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之一,都和区域的历史文化烙印有关。

 

奔腾的大江浩瀚的大湖,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积淀,孕育着张家港人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个性;毁家纾难,舍生取义的品德;疾恶如仇,扶正祛邪的价值取向和马革裹尸,保家卫国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大野狂飙

 

一片规模宏大的芦苇滩绵延近百公里春夏季节芦花飞舞蔚为壮观。

就在共和国经济上最困难的1962这片芦苇滩连同1个国营农场、江阴、常熟划出的23个公社组建成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更名张家港市。这个由“边角料组成的城市,是苏州地区历史最短、规模最小的一个县,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被称为苏州地区的“西伯利亚”、“苏南的北大荒”。当时的沙洲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杨舍镇,全年工业产值不到500万元,在苏州地区乡镇中排名倒数第一。

 

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对家庭总有愧疚感的丈夫一个永不满足的共产党员,一个永不知疲倦长江之子,1978被县委点名出任杨舍镇书记。

人们叫他“秦书记”、“秦大哥”、“秦大胆”、“秦第一”、“秦三超”也有人背地里称他“秦始皇”。

他的名字叫秦振华。

 

这是一条路,通往实验小学的一条平坦大路。

30年前却是一条坑坑洼洼的路。家长们背着孩子扛着自行车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一不留神,连人带车跌在泥水里。秦振华下车伊始,把一群书记喊到实验小学来受雨淋,目光炯炯,咄咄逼人,新任镇党委书记动心动情地说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们,不能吃白饭说空话,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他们的疾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作风,不修好这条路,我们对不起老百姓!

多少年议而不决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不只是实验小学,通往全镇各个小学的路全修好了!

人们是这样认识秦书记的。

 

1996年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张家港三问》的记者采访秦振华,一个问题触到了他的心筋:

《三问》记者:您在什么时候跟人提起张家港的时候人家还不太清楚,或者说对你们张家港不太熟悉?

秦振华:我在杨舍镇过去当书记,这个镇很小啊,我这个镇上书记跑出去,人家看不起的。因为一个是没经济,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第二个,你这个环境不好,人家来很小,来了又脏又差,来了以后就走了,下次不来了。

记者:您去泰国的时候是不是有一次把手伸出来人家没有跟你握手?

秦振华:他们太气人了,是香港的小老板,就是87年,跟他们一起走着出去的,香港小老板,地点发生在泰国,实际上都是中国人,他不跟你讲话,手一伸出来不握手,跟他跑上去讲话他不跟你讲话,这就说明我们这个袋袋是空的,那很气人。

 

马克思曾经指出:耻辱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耻辱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国儒家早就说过知耻近乎勇“没有经济就没有地位,没有外向度,就没有知名度。”贫穷落后上愧对祖先,下无法向子孙交待。甘于现状就是耻辱。

张家港人一旦知道了自身的耻辱所在,就要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激发出改造自我与社会的巨大力量,从而觉悟战胜麻木、顽强战胜脆弱、先进战胜落后、博大战胜渺小,为自我、群体以至国家、民族赢得伟大与光荣。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

即使在今天,张家港人从不讳言当初的贫穷与落后,但张家港人不认这个命坚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特别是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全党的工作中心发展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最后一个机会,也是13亿人的最后一个机会。再强大的民族再伟大的文明,如果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失足,也有可能衰亡、毁灭。

张家港的共产党员们与党中央有同样的紧迫感。他们说:“市场经济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时机是罪人。无功就是过”。

他们说:“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注定了我们是必须要拼命去抢时间创大业的一代人,我们想逃都逃不脱!临阵脱逃,也可以,但我们会被子孙后代骂!”

什么是党性?什么叫政治?党员干部带头艰苦奋斗,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党性,最大的政治!

破釜沉舟,壮士断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张家港人长江弄潮儿的激情被唤醒了,张家港人上古英雄的基因被激活了。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系列报道之五)

没有经济没有地位,一个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势必身上要负重,没有压力是不行的。张家港当时82万人民,大家齐心奋斗,破釜沉舟,杀开一条血路。

 

尝尽“高产穷县”苦果的沙洲开始图变,工作重点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在秦振华来到杨舍的第二年,县委在妙桥公社欧桥大队召开了“学欧桥争富裕现场经验交流会”,树立和推广欧桥大队坚持集体方向、发展队办工业、治穷致富的经验,把人们的思想从不敢致富、不想抓钱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1983年春天,邓小平视察苏州,充分肯定了发展乡镇企业的路子。到1985年,全县GDP已跃升到近40亿元,比1978年增长45倍,其中工业产值达到31亿元。乡镇企业成为了沙洲工业的主力军。

 

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在各级党委的支持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沙钢、永钢、华芳、润发、梁丰等大集团成为张家港、江苏乃至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张家港现象”如同狂飙一样刮遍苏南大地。

在创业的历程里,他们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成为了张家港精神的本源。

 

秦振华凡事都要争第一。“秦第一”的故事,还要杨舍镇说起。

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杨舍镇“晴天满街灰,雨天一街水,露天粪坑到处有,苍蝇蚊子满天飞”。虽然杨舍一直在苏州排末位,但秦振华要拿卫生第一。

秦振华亲自带了苍蝇拍和扫帚上了大街,和环卫工人一起扫马路,最后杨舍镇全民动手,向“脏、乱、差”发起攻击。两年后在苏州的卫生大检查中,杨舍镇跃居苏州第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张家港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大环境整治活动,违章建筑拆除了,步行街、宾馆出现了,并于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卫生城市。

 

比利时有个客商,在北京和杨舍镇谈合资项目。这是个特别讲卫生的人。他脑海里的中国农村只有一个字:脏。因此一想到要和苍蝇蚊子打交道,便皱紧眉头寒了心。秦振华请他来“看一看”,“不谈项目也行”。他来了,让他在镇上转一转。沿着清洁的老街散步,跟他原来的印象大不一样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镇上自己有个度假村,进得小别墅,犹如到了北京的星级宾馆。他不但投资办了合资企业,而且还上二期工程。

 

秦振华在外贸上也要争第一。当时对基础薄弱的杨舍镇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1988年初,苏州市表彰先进典型的大会上秦振华表态:争取外贸收购额达到5000万!语惊四座掷地有声!而当年杨舍外贸收购额只有138万,可是年底,统计报表一鸣惊人:杨舍镇果然超过了5000万!第二年跃居全市第二第三年捧回苏州市的“创汇杯”。

秦振华道出了谜底:只有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才能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交通曾经是杨舍镇的制约因素那时到苏州要两个小时,到上海要4个小时。他们到上海虹桥机场以“拔河”的方式拉外商到张家港投资都声称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其实,他们选择夜晚,用警车开道,保证两个小时赶到张家港的。他们用拼命的方式换来了时间与空间留住了外商的脚步。同时他们还走出去招商,在北京上海有他们的汽车轮子飞转,在广州深圳有他们与外商洽谈的场面,甚至在纽约伦敦也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取得了一连串的“第一”:丰产方第一、计生第一、卫生第一、外贸第一...“第一”的内涵就是拼搏、奋进、压力和争先。

成就“第一”的关键在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一把手。秦振华的经验是“坚持两手抓,必须第一把手亲自抓,两手都要硬,必须第一把手过得硬。只有一把手过得硬,一把手抓两手,才能有效克服‘两张皮’的现象和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别人不敢想的,他们敢想,别人不敢说的,他们敢说,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别人不能做到的,他们能做到秦振华被人称作“秦大胆”。

30年来,张家港人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思想解放。事实上张家港精神就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又随着解放思想的不断深化,赋予与时俱进的内涵。

30年来,“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有产无产玄妙又吓人。不少地区不少城市每到这些沟坎前都要徘徊踯躅一番,白白浪费大好时光。

张家港人不动声色地迂回这些沟沟坎坎。他们顽强地宣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灵魂所在吗?其实谁都明白,不发展死路一条。

 

杨舍镇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了以工业为主、农副工三业并举的飞跃。一跃成为苏州市南学盛泽北学杨舍”的明星乡镇。

杨舍镇的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顾全大局、乐于奉献,扶正祛邪、敢于碰硬,雷厉风行、脚踏实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加压力、永不满足”的工作标准和工作作风,被誉为杨舍精神”。

 

有人说秦振华的灵魂总是不安分总是在震荡总是主动打破平衡然后呐喊着呼啸着厮杀着冲向彼岸。

基于实际和科学的超常思维常让他做出惊人的决定不按常规出牌是他的作风,但出了牌就千方百计取胜更是他的作风

正因为如此杨舍镇才有超常规的跳跃式的发展速度。

正因为如此省市委才决定任命56岁又无过硬文凭的秦振华担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去改变张家港市的落后面貌。

 

1991年底,秦振华走马上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源于实践的“杨舍精神”提升完善为“张家港精神”: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成功栏目)

到张家港当书记的时候,就是考虑把一个地方尽快富起来,关键还是把经济总量搞起来。当时考虑了很多的因素,还是要提炼一种精神。我反复考虑向常委提出了这个意见,提出了这四句话。这个四句话提出来以后力量很大。

秦振华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全市干部会议上就公开作了宣示,提出了“张家港精神”。这以后,他身体力行,逢会必讲,逢汇报必谈,用“张家港精神”指导全市工作,调动一切宣传手段,使张家港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铭刻到了干部群众的心坎上贯彻落实到了干部群众的行动中。

 

在市、镇、村、组四级干部誓师大会上秦振华提出施政纲领: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行行争第一。

九十年代初期张家港人把弘扬张家港精神的实践突出体现在“拼搏、进位”上,以“三超一争”实现张家港的大变化大发展。

 

与强者的对话,向高手亮剑,的确要有大无畏的精神。而且点名道姓,四面出击,破釜沉舟不留后路,的确表现出中华民族崛起时必要的紧迫感和气势!

在强手如林的苏州,反映强烈。

虞山起雄风,阳澄翻暗涌,太湖浪滔天。

此举搞活了苏州经济一池春水。事实也证明,在相互超越的氛围中,大家都先后冲线,率先进入“小康社会”。他们马不停蹄,继续向现代化奋进。

两位老同志语重心长地劝他:你能不能改一改,赶也是对的,超要牵涉到一个基础。把“超”改成“赶”,这样比较平稳,人家比较好接受。但秦振华不同意,他认为“超”比“赶”更有压力。

其实秦振华早有成竹在胸。

 

[张家港原市委书记秦振华采访同期声]

我们的基础不及他们,但要走出自己的路。我们的优势第一是深水港,百里江岸,这篇文章做上去就可以独占鳌头;第二乡镇企业有一批人才如沙钢、华尔、澳洋、华芳;第三我是从基层干起来的,班子高度统一,可以较量。

 

“三超一争”不啻给安于现状的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给奋发图强的人们添了一把火,整个张家港沸腾起来。

他们从整顿会风开始,张家港市的两级干部会议,千人大会,基本没有无故迟到早退或缺席现象,会场内也没有一个人抽烟。

他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弘扬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启用开拓者”的用人方略,注重以科学导向用人,以公认实绩选人,以先进理念育人,力求用当其时不延误,用当其长不埋没,用当其位不浪费,旗帜鲜明地激励创业、鼓励探索、保护改革、宽容失败。他们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考核,每个季度都要公布各镇、各单位的实绩数据、排名位次,每次工作会议都要开展点评,让先进的有压力、让落后的坐不住,把每个干部身后的火烧起来,推向背水一战、义无反顾的竞争之地。

张家港每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需要用力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全市的市镇两级干部,大部分都经常自觉放弃星期天、节假日,白天不够,晚上接凑,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张家港,当干部的确“苦”:工作标准高,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收入待遇也不很高。但许多群众都说,干部苦了,我们老百姓却是甜了。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张家港已无二话,宋平同志得知张家港的用人之道后说出这样的话:“我也做过干部工作,深知其难,你们做得好,我很佩服”。

 

他们提出,不是两手抓的书记不是合格的书记,不是两手硬的书记不是好书记,全市从上到下,从机关到基层,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全局的事,都由一把手亲自抓,并把它作为考察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 (三问)

93年,抓赌博,四个人都是工厂的红人啊,那么当时他们有点名气的,他们当中有的单位来说情的,这个人能干,把他弄掉了怎么行,没有人啊。说得我当时就火了,不要讲了,我们选人,肯定能选到的,这种人不能让他掌权了。所以张家港风气正啊,就好在这个地方,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就是要争口气,加大力度搞上去。

 

为工作,秦振华瞪起眼睛讲认真;为人民,秦振华俯首甘为孺子牛。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三问)

记者:这个上面都写亲收啊?你怎么看这个亲。

秦振华:亲,亲拆。

记者:如果说写你亲收的多了的话,你拆的完么?

秦振华:要拆,一定要拆的。这个老百姓叫我亲收的,亲收我就亲拆。我这个人很心诚,对老百姓也很心诚,为民做事,为老百姓办事是很心诚,诚心诚意地帮老百姓办事,所以;老百姓叫亲收,亲收告诉办公室不能拆的,我自己拆。

秦振华:当官要为民,当官不为民,这个事没有意义了。你看看从我们这两年财政收入持续上升,你知道啊,老百姓分配水平持续上升,整个环境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不是为了老百姓啊。你跑出来就享受公益事业,精神也是一种享受,这个也是为老百姓。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

一个中学生写封信,很含蓄。我看到这是共性,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要引起大家注意。过年了,老百姓还过不好。我们开会,大年初一,我读给大家听,说了以后我们市长落眼泪了。说清爽要登门访问解决问题,做给大家看,从上到下影响大家。

里里外外,既有一个“狠”,又有一个“亲”,所以秦振华有号召力,秦振华把张家港82万人的积极性都点了火,一个大干快上的局面燃烧得火一般红!

 

就在张家港提出“三超一争”的时候,一个伟人正在南方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这次讲话将从更深的层次上改变中国的历史。不多久,当中央(1992)2号文件下来的时候,张家港人已经在改写自己的历史。

 

要达到“三超一争”的目标第一战役就是“突破长江”。

张家港人无孔不入张家港人神通广大张家港人无坚不摧!

心无旁骛瞄准大目标,脚踏实地抓落实,

 

张家港市拥有百余公里长江岸线深水岸线36公里。由于管理体制不明港口属交通部上海港务局,张家港人无权开发港口。他们“踏遍千山万水找到港口上级管理部门“说尽千言万语做工作得到港口土地的使用权。

198810月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苏州市人民政府和交通部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更名为张家港港务局。

张家港人直言不讳“这步棋子走得高”。

 

在得到国家要在江苏建设一个内河保税区的信息后,张家港人马上意识到港区合一将成为张家港经济腾飞的起跳板,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与此同时,江对面的南通港,西面的镇江港都想抢保税区。张家港先下手为强!

 

张家港建市2020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上短暂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某些关键时段,哪怕是极其短暂的突破或滞后,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也将是决定性的。崇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句俗语的中国人,当以此永做警示。唯一的问题是,由渐变向突变转化的那个瞬间,什么时候发生,并且以什么方式发生。如果没有张家港精神,没有长期艰苦奋斗的积累,机遇到来时把握不到机遇,就像苹果落地时一般人没有感觉,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城市,总是最先把机遇抢到手里。

 

适逢19925月李鹏总理在常熟开会,张家港人请总理来视察

秦振华陪着李鹏总理,一路颠簸,来到港口以东的一片芦苇滩,按张家港人的话说,“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共和国总理和县级市委书记站在大江边上缔造了一个腾飞的神话

总理问:你的优势在哪里?

市委书记朗朗回答:第一张家港是天然良港不冻不淤水深避风5万吨巨轮直接泊岸开发成本低;第二张家港紧靠苏锡常广阔腹地;三是港区合一,综合效益好。

总理欣慰地点头这是个好地方。

市委书记话题一转,说19865月,85岁高龄的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曾在张家港题诗一首:

昔日荒凉人稀一沙洲,今朝路阔港深耸高楼,乡镇富埒市,企业起家十有九,人人称道秦大哥。感君改革开放敢当头,为赏小香港,无车市里夜半伴我漫步游。多情如亲土,张家港水浓似酒,劝君痛饮不须忧,为民立功名永留,滚滚长江水,到此也要折腰才东流。

总理开怀大笑:认识你秦振华连长江都折腰啊!

市委书记趁势提出请总理为张家港保税区题词的请求。

总理首肯。

19926月上旬江苏省委转来一个大信封里边装着总理题字“张家港保税区  李鹏  1992520”。

 

张家港马上召开4000人大会并立即动手。在金港镇的东侧,将李鹏总理看过的41平方公里的土地圈起来。建设队伍开到江边。

 

1992年金秋中国共产党14大召开。

北京紧锣密鼓。

秦振华14大代表,他说党代表要起作用。

秦振华为首组成30多人的班子,现场办公。拿着“尚方宝剑”风风火火跑国务院十几个职能部门解决项目审批问题,跑银行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秦振华身上两个本子,一个14大会议记录本密密麻麻,全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中央精神;一个工作本,成篇累牍全是工作计划进度表。白天开会,晚上和假日工作,每天忙到后半夜才能睡觉。

张家港人这种“玩命”精神感动了各级领导,纷纷伸出援手。

李岚清副总理说:老秦,张家港保税区搞不好,对不起中央,对不起国务院,对不起李鹏总理。

 

张家港热火朝天。

一个半月就拆迁了1284户农民住房,20个昼夜构筑了8公里长的铁丝网隔离带,90天建成8000平方米的港务局大楼,150天内建成了6020万平方米的拆迁户的安置房,160天建成了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化工码头抢建了保税区。

抢建高等级公路张杨路,一年半时间全面贯通。

抢办一批大项目,9294年全市竣工投产了2000多个项目,其中投资1000万元和3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16个。

 

张家港人不但敢于在宏观环境宽松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而且在宏观环境偏紧时创造机遇,迎难而上。他们始终把困难作为发展的机遇,把压力作为前进的动力,分秒必争去“抢”、千方百计去“拼”、有胆有识去“争”。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

宏观调控我们认为是机遇,我们已经“抢”到了港口和保税区,牛的整体已经过了长江,只有尾巴还在水里。我们控低不控高,控劣不控优,控内不控外。我们引进技术装备把原有的企业做强做大,把污染的小企业下马,就是出金子也不要,我们要青山绿水。我们宣传张家港精神,拼命“抢”,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无畏,不是为个人。精神振奋起来,具体问题自己解决,走出张家港一条路来。“抢”到94年底“三超一争”成功。不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了,而是3年河东3年河西。张家港是县域经济里排名第二。

 

原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这样评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竞争是非此即彼,你要么抓住机遇,要么承担风险。承担风险就是落后,就是被动,就是贫穷。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成功栏目P4

我过去讲过,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199551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来张家港视察。

江总书记在视察港口、保税区和步行街后,兴奋地用手中的折叠纸扇轻轻地反复地敲着秦振华的手背,连连赞叹说:“你这个是干出来的啊,说是说不出来的啊。”“中国特色是干出来的啊,喊是喊不出来的啊!”

在中巴车上,江总书记亲自将秦振华的苏南话翻译给同来的中央领导同志听,一字一句地大声重复张家港精神。在秦振华汇报到用人方略时,江总书记建议“大胆启用开拓者”改成“大胆激励开拓者”

江总书记还叫秘书把张家港精神抄下来,欣然为张家港题词。

正是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给这片热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这片昔日的沙洲变成了欣欣向荣的新港城。江总书记又说:"中国人不要被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民是有民族志气的,张家港精神,也是中华发展自强性的一种表现。"

 

在邓小平看来,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一种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极 为重要的内容。人要有一点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也要有一种精神,每一个不同的时代也都需要一种时代精神。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正是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观点直接培育了张家港精神。

1018,中宣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赞扬张家港是“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自此,张家港精神开始走向全国,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961029,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张家港市视察,他在考察以后指出张家港之所取得很大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决、全面、正确,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与张家港的实际结合起来。张家港市各级领导能够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给广大群众带了好头,做出了样子。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张家港干部群众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尤其发扬了张家港精神”。

两代主要中央领导人都对张家港精神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

 

秦振华退休了,又成了一个普通人。

“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争先书记”、“张家港旋风”、这位曾经有人争议的活脱脱的“狂飚式”传人、这位中国改革功勋人物、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些闪光的头衔已成为了历史但他仍是一个永不满足的共产党员,一个永不知疲倦长江之子。

风风火火的秦振华跑遍大江南北,阳关内外,白山黑水,天涯海角,宣传张家港精神。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秦振华把张家港的的企业家带到苏北、皖北、新疆,让他们去重新创业,让张家港精神之花开遍全中国。

秦振华在任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演绎了精神变物质的哲学命题,创造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成功经验,中央、省、市各级党组织和张家港86万人民都一致认为秦振华是一个堪称一代风范的市委书记,杰出的共产党员。

 

记者:你还有什么遗憾的事情?

秦振华:我老婆人被抬下来,被送到人民医院,心脏病...他跟我在农村,人很苦的,改革的时候我有罗嗦的事情不得了,一开门,已经不省人事了...

 

 

成功实践

 

 

张家港精神催生了张家港速度,产生了张家港奇迹,创造了张家港经验,结出了三个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九十年代中后期,张家港人弘扬张家港精神的实践突出体现“科学、奋进”上,以巩固和提升全国典型地位为目标,遵循规律,克难求进,实现了张家港的大开发大发展。

省委书记李源潮说张家港精神是江苏人创业创新创优的一面先锋旗帜,张家港精神是江苏“三创”精神的一个生动典型。实践证明,张家港精神具有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李源潮采访同期声](弘扬,再创P1

伟大的创业实践必然孕育出伟大的创业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九十年代初张家港对自己创业实践的提炼,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的创业之魂,力量之源,也是全省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任何地方、任何单位要加快发展,都不可没有团结拼搏的士气,不可没有负重奋进的志气,不可没有自加压力的勇气,不可没有敢于争先的锐气。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特别需要坚持和发扬张家港精神。

 

20061228,随着张家港港区内一个大型集装箱缓缓起吊标志着张家港港今年货物吞吐量一举突破亿吨大关。这一成就也标志着张家港港超过了年吞吐量为7000万吨的“世界第一大内河港”地处鲁尔河与莱茵河的汇合处的德国杜伊斯堡港。

要知道张家港发展速度有多快,请去看港口。

要知道张家港发展规模有多大,请去看港口。

港口岸线由原来规划的55公里60多公里岸线推进,高大的塔吊如巨人列阵,迎接着每天进港装卸货物的数十条万吨轮船。

目前,口岸已拥有对外开放泊位51个,其中万吨级泊位44个。港口已经开辟了到日本、韩国、香港等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与世界140多个港口通航通商。2006年外贸运量达到3000万吨,集装箱运量达到46万标箱,到港国际航行船舶4000艘次。张家港口岸已成为全国钢铁、化工、粮油、木材的重要中转港、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采访同期声]

我们利用张家港港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2006年张家港突破了亿吨大港,我们提出在五年时间内,再实现港口吞吐量的翻番,达到两亿吨。

 

张家港人凭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实施沿江开发,推动区港联动、港城联动,演绎出一部城以港兴的传奇!

 

上世纪90年代初,是张家港港发展的起步期。是一条路启动了张家港港,这条路就是反复被张家港市领导和干部提到,就是当时倍受争议、如今港城人对它充满感情的张杨公路。

1992年,张家港保税区申报成功。为了“区港联动”,为了让港口、保税区辐射全市经济,全面实施“沿江开发”,当时秦振华书记顶着巨大的压力,决定将沿江的羊肠小道——张杨公路拓宽改造成双向六车道、全长33公里、宽40的公路。这样高标准的道路在当时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

当时这条路不走,张家港是不可能搞起来的,小打小敲是不可能发展的,关键是要杀开一条血路。

一年多后,双向六车道的张杨公路抢修出来。在这一年的时间,路修到哪里,口岸泊位开发到哪里,项目招商到哪里。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成功栏目P3

为什么这样搞?不是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实践证明现在深得民心。大家理解了,开始是不理解的。最关键的这条路标志着张家港对外开放,通向港口,通向国际,是一条富民路,开放路,是开发大道。

张杨路是全市大开发、大开放的主动脉,成了张家港的标志工程。

如果说张杨路由性格,那么他的性格就是张扬,张扬着张家港人通江达海的决心,张扬着张家港人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的豪情。

 

依托港口优势,张家港积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大力发展以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和大用水量为主的临港经济,培育大企业,发展大物流,建设大载体。沿江产业迅速集聚和提升,形成了冶金、化工、粮油食品、建材等制造业基地。

在港口自西向东,排布着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江苏省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张家港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向整个世界张开了手臂。美国杜邦、雪佛龙、日本三井等18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这里投资。全市外资企业已超过1300家,注册资金突破61亿美元。

目前,张家港的临港经济优势明显,在全市经济总量中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全市利用外资的70%、工业经济的60%都集中在沿江一带。而临港经济的发展又强力促进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壮大。

 

张家港海关税收已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元大关。

作为张家港口岸发展壮大的参与者,多年来,张家港海关始终以促进口岸繁荣为已任,力促口岸各涉外单位的大联动,推动大通关进程。他们积极创新,先后推出了快捷通关、网上支付、便捷审价、企业风险管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码头分类管理等新型通关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加快了物流速度,深受企业好评。

张家港海关已先后为沙钢集团、骏马集团、张铜集团、保税区天宇公司等多个企业整厂搬迁引进的设备,实施了快捷通关模式,使企业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

 

作为沿江开发的重要载体,港口开发与张家港保税区同步推进,区港联动成为张家港临港经济的一大特色。

张家港保税区依托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开放优惠的政策优势设施完备的码头、口岸通关体系,把保税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贸易中心、价格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使保税区的物流量、物流的价值和产业集聚得到进一步发展。保税区内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过程中的化工品市场、纺织原料市场和钢材市场。

张家港保税区化工交易品市场成交额已突破200亿元,继续名列全国同行之首。这个市场上化工产品成交价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化工市场的晴雨表。

今天的张家港,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旺。

 

2004年,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刚出现,张家港人又看到了提升保税区的新机遇,他们在寸土寸金的长江深水岸线上预留了发展空间。2005128,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成为全国第三家正式封关运作的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运作后,已有荷兰孚宝、日本松下等40多家大型物流项目落户。这一批具有全球性经营网络和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化工加工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

以跨国公司设立的生产型企业为基础,以大吞吐量码头、储罐为依托,以化工产品交易市场为纽带,构成了张家港特有的国际化现代物流格局。这样一个现代物流格局,显著降低了苏南企业物流成本乃至生产成本,苏南地区乃至长三角的出口货物,越来越看好张家港港。区港联动效应不断被放大。

 

依托强大的临港经济优势张家港市外贸连创百亿美元的佳绩。国泰集团的出口规模连续保持全省外贸公司第一位占有全市出口的四分之一强,占有另外四分之一的是各个自营出口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则是外商投资企业。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董事长黄金兰采访同期声](弘扬、再创P2

我们从1992年有了进出口权以后,就是发扬了张家港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国泰的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只有发扬张家港精神,面对新困难,继续弘扬“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把困难当成机遇,是国泰一步步继续发展。

 

通过优化出口主体结构,张家港形成了国泰集团、外商投资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三足鼎立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全市完成自营出口55亿美元。

[张家港市外经贸局局长陶惠兴采访同期声]

由于我们出口主体的结构和其他市县不一样,我们的含金量比较高,一个我们的一般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是在全苏州最高的,一般贸易对带动地方经济,对地方的贡献也是最理想的,我们带动了本地产品的出口。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张家港人永不满足,他们弘扬张家港精神,激发自我超越的持久功能

在夺取亿吨大港的桂冠之后,张家港人又像2010年的货运吞吐量2亿吨和百万标箱的目标奋进了。

[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讲话录音](倾力、大港P4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整合港口资源,不断放大区港联动效应,主动接轨上海洋山港,加速保税区转型,确保20081月份通过WHO验收,建成国内首个国际卫生港,最大限度地发挥口岸对全市、全省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张家港打造成为一个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没有经济、特别没有规模经济就没有地位。张家港人思路清晰,始终把培育规模经济放在突出的地位。

1995年到2001年,张家港对乡镇企业进行了三次改革,让生产要素和股权向经营者集中。用企业自己的话说是“改制后兴衰成败都由自己负责,等于引进了‘跳楼机制’”。彻底的改革使许多乡镇企业奇迹般地壮大起来。 

 

凤凰飞来了。

这只从德国飞来的蒂森克虏伯凤凰钢厂现在就栖身在沙钢海力码头附近一座蓝色的厂房里。

凤凰,长度有数公里,它是一条650万吨的长流程钢板生产线,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连轧及相应配套供辅于一体。经过奥钢联指导下的提升改装后,它已经凤凰涅磐,获得了重生。

浩浩荡荡的船队装载着25万吨设备,航渡两个大洋,来到张家港,海运壮举震动了世界被称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

购买蒂森克虏伯钢厂的决定对沙钢意义非同寻常,甚至可以说是沙钢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沙钢的产能因此跃升到千万吨级以上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感叹:“凤凰”飞去,海德区成了全球首批感受中国崛起惊人力量之地

年轻的金奇为此赶到德国多特蒙德市海德区采访

当他来到张家港市锦丰镇时,看到在一座体育馆前,立着一尊铁牛,花岗岩底座上,刻着“钢铁沙皇”沈文荣写的诗:

毋须扬鞭自奋蹄,一奔已是千万里。借问奔牛欲何往,过海越洋再称奇。

在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金奇排进了会见沈文荣的行列。

金奇问为什么要买蒂森克虏伯的钢铁厂呢?

沈文荣坦言:我要的马,既要跑得快,又要少吃草。

沙钢买下这家德国钢厂的价格是两千多万美元,相当于一堆废铁的价钱。运费、重建费用全部加起来,大约是一座新厂成本的三分之二。通过改造,沙钢的产能将提高一倍,从而跻身世界钢铁企业前20强。假如沙钢当初决定买一座新厂,不仅代价会大得多,而且制造设备、总装要35年。相比之下,凤凰确实是匹跑得快、维护要求低的好马。

在德国“凤凰”也是它向大众汽车提供钢材的,在中国,离锦丰并不远的上海就有大型的大众汽车制造厂。沙钢憧憬着沃尔夫斯堡设计的轿车,仍将采用多特蒙德精湛技术生产的钢材,只是整个制造流程将在长江三角洲展开。

 

在计划经济年代沙洲县统配钢材少得可怜,县里提出让长江边上的锦丰轧花厂搞钢铁,仅仅因为它的厂房面积最大。时任厂长的张耀生用东挪西借来的45万元买了一批二手设备,以原始作法生产出了第一批钢材。那时整个苏南大地上到处是类似沙钢这样的小钢厂。

1984年,甫一上台的沈文荣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收缩产品线,将当时大企业不屑一顾而小企业又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4年后,它已经建立起4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窗框钢产量达到1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当时窗框钢的价格,沙钢说一声,没有还价的”。

 

1988年底,沙钢已经积累了1亿多资金,当时业界传言其可以坐吃十年。沈文荣还是决定把家底都砸了进去,从英国比兹顿钢厂买下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生产螺纹钢。

决策是成功的。仅用23个月的时间,这条生产线就成功投产,沙钢年产钢能力翻了一番,同国际水平一下子缩短了20年距离。从此,沈文荣带着沙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阳光大道。

当时冶金部周传典副部长视察沙钢后激动得逢人就讲:沙钢能成功引进并自己掌握这套设备,不愧是我国冶金史上第三次革命的样板,你们要搞通什么是第三次革命,不必到国外乱跑,去看沙钢就行了!

 

《三问》记者:在集团的成立大会上,你说要为中国冶金发展史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那你认为这一页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沈文荣:把我们钢铁的总体水平,特别是电炉炼铁炼钢厂,在我们国家搞成一流的。就是按照世界的发展趋势,要发展电炉炼钢厂。

 

进入90年代,沙钢进行了一系列大动作:从德国引进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从瑞士引进了六机六连铸机、从美国引进了全连续高速线材轧机,最后让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了所有电器设备和自动控制设备,建成了号称“亚洲第一炉”的90吨电炉。曾有人作过如下的描述:

一条长达千米的生产线如巨龙横卧,龙头是被誉为亚洲第一炉90吨超高功率电炉,龙嘴以每秒108的世界第一单线速度每天源源不断地出近3000吨的优质线材长度近万公里。

 

接着沙钢与浦项制铁投资合作年生产不锈钢薄板15万吨、热镀锌板15万吨的项目。2001年决定购买凤凰650万吨板材项目。沙钢终于跻身世界20强。

 

整个沙钢是一个超高速运转的机器。沙钢2006年销售额超过588亿,出口创汇8亿美元。达到1800万吨的钢产量,而沙钢的工人还不到1万名,也就是说,沙钢的人均产钢量位居全国钢铁业之首甚至全球也居领先地位。

上海市原市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博士出身的老资格科学家徐匡迪在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沙钢后,感慨万千说: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感觉?像触电!

 

一艘相当于3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的日本货轮,命名为沙钢1在未来的10年里将频频停泊沙钢码头源源不断地为沙钢运输数以万吨计的铁矿沙。原来沙钢已参股澳大利亚 BHP铁矿山。这标志着沙钢的钢铁工艺以及由单一转变为短流程与长流程相结合成本将进一步大幅降低,在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标志着沙钢率先迈开了全球化的第一步。

 

在世界钢铁行业游戏规则正发生变化,规模变得和速度、效率同样重要。印度的拉克希米·米塔尔2000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指挥了一系列收购,使米塔尔钢铁公司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在米塔尔身后,是日本、美国、欧洲、俄罗斯的诸多追随者。

 

与时俱进的沙钢又斥资2.5亿美金收购了淮钢,成就了中国钢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民企收购行为。在2006年全国钢铁巨头并购风潮中,钢铁行业重新洗牌,沙钢不退反进,行业排名进位第四,居鞍本、宝钢和唐山之后。

 

沙钢扩大规模的雄心决不会到此为止。既然米塔尔能够用“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和“低成本运营模式”进行扩张,那么沙钢为什么不能?虽然目前沙钢的产能只有米塔尔的十分之一,但是沙钢的员工数只是米塔尔的三十分之一。

上万平方米的车间里看不见工人。生产线旁,每隔百米有一间装着中央空调的黄色小房子。操作工人在房间里盯着10多台电视监控器,观察炼钢加热炉的温度变化,并通过两台高性能计算机控制炼钢、轧板等全过程。

沙钢吨钢冶炼电耗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光电费一项,每吨钢材就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了150元左右。沙钢每年的利润中有10多亿元是靠重复利用各种废弃物“省”出来的。

 

[沈文荣采访同期声]

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我们管理的目标都要落实到人,核心的问题是以人为本抓企业,否则再好的设备都没有用。

 

世界上未来学者的共识是: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

沙钢恰恰拥有巨大的管理优势!

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用自然法则来比喻行业竞争,他说“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沙钢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就开始奔跑了。

2005年美国权威的世界钢铁动态测评显示,沙钢竞争力跃升全球第14位。

沙钢人根据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原则,赶上并超过一个个竞争者。内部餐厅雅间铭牌上已经镌刻了米塔尔、阿赛洛、浦项、纽柯这些世界钢铁巨头的名字,沙钢当然不是想请他们来吃饭,这暗示了企业未来的参照系。

 

一般人认为钢铁行业是“夕阳产业”,但沙钢人有自己的看法:

美国实现现代化总共用了90亿吨钢,日本也消耗掉60亿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才用了20亿吨钢。把中国的钢铁行业做得又好又快并非梦想。

沙钢决定投资35亿元上宽厚钢板项目表明,沙钢要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通过“质”的提高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沈文荣采访同期声](激发活力P1

对我们新上的项目,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方式,由低到高,一步到位。例如西气东输得管线钢、造船用钢、高级结构用钢,这些都是目前国内紧缺的产品,从国际上讲也是高端产品。所以明年我们的宽厚板上马以后,包括现在的热卷板,我们的定位就是按照中高端产品转化。明年对沙钢来说是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的关键一年。

 

一个伟人曾经高屋建瓴地俯瞰人类文明的历史:“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从“雨师洒扫,蛟龙护炉”的干将莫邪开始,到驾驭 “凤凰”的沈文荣真的一晃几千年了。沙钢的发展使人陡然萌生沧桑感,他们几十年走完了几千年的路,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是不可想象的。人们领悟了一个企业或一个城市的崛起,其实就是它内部力量的外延!

 

[沙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陈晓东采访同期声](成功栏目P4

主持人:你们有没有想到,作为民营企业,你们会跃居江苏省的龙头企业,会超过许多比你们大的企业。

陈晓东:我们有这个想法的。这是秦书记教导我们要做就要做最强最大的。

 

技术创新成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腾飞翅膀。

在全市每年超百亿的工业投入中,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的资金占一半以上。这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做法,加快了张家港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向内涵提升转变。张家港市绝大部分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

十个科技攻关项目、十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个专利产业化项目被称为“310工程”并得到实施,张家港两家技术、职教中心双双进入国家队百多家高校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两千件专利得到申请科技成果全市盛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

张家港市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中,全市企业共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36项,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其中沙钢和海陆锅炉集团参与制订多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如果说,张家港是一片大洋,那么在洋面上可一字排开沙钢、永钢、国泰国际、华芳、东海粮油这些营业收入超百亿的 5艘“航母”160艘年收入超亿元的“战列舰”、“巡洋舰”开道,830艘年收入超过500万以上的“护卫舰”环伺周围,万余艘大小舰船只紧随其后。这是何等庞大的战斗阵容!

有了这样的战斗力,张家港涌现出那么多的行业冠军那就不奇怪了。他们是: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棉纺规模名列亚洲第二的纺织企业、亚洲最大的帘子布生产基地、棉纺规模名列亚洲第二的企业集团,全国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不锈钢薄板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毛条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乳胶制品加工企业等。

全国五百强企业,张家港这样的县级市竟占了5席,全国最大的1000家工业企业中张家港市有9家企业入选,同时还拥有了“福临门”、“张铜”、“联峰”、“菊花”等这些驰名国内外市场的品牌。

 

[秦振华采访同期声](成功栏目P4

主持人:当时您作为张家港的市委书记,是不是对民营企业大力扶持?

秦振华:我们张家港的民营企业能层出不穷,而且是红红火火,每年的财政总额要增加到156个亿。财政收入为什么成倍增长?关键是把一些民私企业、规模企业、还有外资企业,他们尽快发展,我们政府搭台,尽量支持,为他们服务,他们完全不一样了。像这种对象,我们张家港多的是。

 

近年来,张家港通过结构调整,整合资源,链式发展,加快了产业集群化步伐,冶金、纺织、化工、粮油、机电等支柱产业优势更加突出2006年六大行业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592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总额的八成以上。

 

也正是有了这种创业、争先的激情,张家港市的个私经济近几年高速度迅猛发展,张家港个私企业现有1.2万多家,个体户达2.8户,注册资金205亿元,税收24.4亿元,全市入库税收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国巨型工业航母、世界著名大公司和个私企业共栖一地,它们将共同迎接暴雨与骄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接受考验,分享痛苦与欢乐,成就光荣与梦想。

 

 

薪火相传

 

 

崇高的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的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由秦振华倡导和身体力行的张家港精神,不仅早已成为了张家港市的发展之魂,而且被一届又一届的新的张家港市领导班子传承下来,并在薪火相传中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

九十年代初从基层和实践中形成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九十年代中后期张家港精神的充实和发展就表现在“争先、创新、务实、富民”的内容上;

进入新世纪表现为“以无功即过的意识抢抓科学发展机遇,以超越自我的追求提升统筹发展定位,以激励竞争的机制营造协调发展的氛围”;

张家港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张家港精神的新主题“率先、科学、和谐”;

敢于争先,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力争上游,更要在社会的全面和谐上争当排头兵;不仅比发展的速度,更要比发展的质量、比发展的效益;不仅要比发展实力,更要比发展活力、比发展潜力;不仅要比经济增长质量,更要比群众生活质量、比社会和谐程度。

 

作为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早在十多年前,张家港创造的“一把手负总责,项目第一审批权,评先创优一票否决”的环保工作经验就名声鹊起。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张家港给出的答案是:循环。

 

放眼世界他们的参照系就是世界第一大河经济区莱茵河流域,他们的工业区将瞄准闻名世界的德国鲁尔工业区,这个被称为欧洲的引擎的地方学习它的环境保护及产业配置等先进发展理念与模式。

毫无疑问包括张家港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将发展成为规模更大的“中国的引擎”之一。张家港人要打破国际上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同步推进的现象。他们首先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沙钢集团的经济总量以每年100亿的速度递增,经过三废利用,企业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不升反降。在沙钢有95%的三废被重复利用。目前,环保设备已占到沙钢固定资产的20%以上,在其利润总额中,由循环经济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沙钢集团副总裁龚盛的采访同期声](苏南、生态)

我们觉得,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竞争达到一定程度上,就体现在节约资源以及对废弃物的优化利用、梯度利用方面,这也将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这里不是天鹅湖,但优雅的黑天鹅在碧波上倘佯东海粮油、雪佛龙、陶氏化学等循环经济典型企业不仅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改善了企业的环境。所以,在他们的工厂区里出现这样一幅如诗如歌的景象。

这里不是俱乐部,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在这里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因为他们在张家港的工业园区中找到了“上下游”关系,结成了一个自然界食物链似的“产业链”。

在张家港“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华尔润公司高贵的“微晶玻璃”是利用矿渣、碎玻璃制成,华天公司珍贵的“果糖二磷酸钠”是用啤酒厂酵母泥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张家港在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在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在全市的“大循环”中,每年产生的直接效益达数十亿元。

 

[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卫兵的采访同期声](循环经济之一P2

近年来,我市经济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保持平衡。目前全市万元GDP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现在项目开工前主客双方都要举行一次虔诚的仪式,在准备建工厂的地方挖出一块土送交检验检疫局化验并将封存确保50年租用期结束后,这里的土质不会发生变化。土地对张家港人来说是神圣的,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祖宗留下的土地

进入张家港的新办项目全部执行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工业区实行集中供热供汽污水集中处理。近几年来350多个不符合产业政策或者可能影响环境的项目遭到了拒批和劝阻。

 

[市外贸局局长陶惠兴德采访同期声](循环经济之二P2

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引进的一些项目都是由跨国大公司在这里投资的,他们对环保可能是比我们还要重视。并不是在招商引资上面,由于我们要求高了以后,人家就不来了,相反这两年我们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确实比前几年还要好。

 

目前,张家港市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绿色GDP”越来越得他们的重视。

 

2000年江苏省开始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张家港路段共19公里,需要沿途取土。张家港人以科学发展的大智慧成就了“建一条高速公路、造一个生态景观”的佳话。张家港人突破传统做法,进行土地置换在市区南部集中取来260万方粘土建设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个百万平方米面积6的水面,既解决了公路用土,又复原了“白浪浮天雪作堆”,已经久违了700年的暨阳湖。

 

[暨阳湖开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才采访同期声](生态、启示之三)

集中取土既节约了沿路3000多万立方米的土方,节约了近2000亩耕地,又顺应了张家港市民需要一个休闲、度假、娱乐的场所,暨阳湖生态园区初步建成以后,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

 

如何让人工湖形成特色,并以此提升张家港的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张家港市请清华、南京、同济大学的知名专家研究特色定位,向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发出规划设计招标,并请专教授进行评审。最后美国HILL景观设计公司“以生态技术手段集休闲、娱乐、度假、居住于一体的生态园区设计规划”中标。围绕暨阳湖张家港市规划了总面积为4.41平方公里的暨阳湖生态园区,同时,利用古暨阳湖遗址修建现代生态化园林,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一项重大举措。

按照分期开发的原则,现已投资15.8亿元已经建成1.56平方公里的中心景观区,其中有碧波荡漾的暨阳湖、绿地成荫的野生岛、极具人气的金沙滩、荷塘栈道以及大型水幕电影、百米音乐喷泉等,并向市民开放。湖滨广场、露天音乐舞台、湖滨公园、雅趣园等大型游园景观也已经建成,这些景观无不显示了张家港的文化品位。

 

近年来,张家港在全市进行了生态市建设的八大工程,累计投入150亿元,仅绿化投入就超过了20亿元。

按照规划,张家港人泼洒着万斛绿色。他们以道路和景点为抓手,实施“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基地”为主的“三绿”工程,在香山、凤凰山风景区和长江湿地的环抱中,张家港人把城市融入了大自然。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采访同期声]生态、启示之三

苏南生态群的崛起,表明了一个新的苏南现象,可以这样概括,她是坚持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发展,经济考核与生态考核一同运作,这样的话,就逐步使我们苏南走向了一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和谐发展之路。

 

200665,世界环境日。中国生态安全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张家港市荣获“国家生态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张家港又向人们交出了一份科学、生态、和谐的答卷。

 

张家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成立了苏州市范围内第一家行政审批中心,组建了省内首家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全省率先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的统一管理,全面实行了村组财务镇级代理。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张家港人及时提出:土地紧,要坚持“不等增量、用活存量”;资金紧,要坚持“不限地域、广辟渠道”;电力紧,要坚持“不等宽松、自我调控”;产业政策紧,要坚持“不厌其烦、多加争取”;舆论环境紧,要坚持“不事张扬、注重实干”,各项工作要“不断进取,争先创优”,从而保持了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4年《人民日报》登载“刮目再看张家港”,其中说到张家港的经济发展越走越顺了,越走越快了,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富了。

 

《三问》记者:你觉得张家港人过上一种好日子这是您的一种追求吗?

秦振华:当官要为民,当官不为民,这个事没有意义了。你看看从我们这两年财政收入持续上升,你知道啊,老百姓分配水平持续上升,整个环境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不是为了老百姓啊。你跑出来就享受公益事业,精神也是一种享受,这个也是为老百姓。

 

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还是为了人

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同时还写了《道德情操论》,强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强调财富的创造者,更应是享用财富的人。

卡尔·马克思写了《资本论》揭示了解放全人类的真谛,也是为了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从当前来看,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温家宝总理指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同时,我们又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关心群众的利益,让每个人都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张家港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居民收入的增长;在加快经济投入的同时,注重社会事业的投入;在提升经济质量的同时,注重提升环境的质量;在提高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提升市民的素质。

 

1986年撤县建市以来,张家港市紧紧围绕“城市现代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

在张家港中心城区,以暨阳湖生态园区为亮点的城南新区,已经出现了欧陆风情的别墅、环境优良的高档公寓和一览无余的湖光美景;

以张家港公园为亮点的城西新区也呼之欲出,规模宏大的购物园、温馨舒适的经济适用房、美观大方的梁丰中学、设备齐全的人民医院等一大批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呼应着“精致城区、魅力生活”的要求;

以梁丰生态园为亮点的成东新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张家港市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8.2平方米

现在张家港市区面积已经扩展到32.4平方公里,比20年前扩大了8倍。港城变“大”了,变“高”了,也变“美”了。围绕“十一五”提出的“五年再造一个新港城的宏伟目标”,张家港的城市建设也将掀起新的高潮,一个“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化新港城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张家港按照“一城四区”的总体规划,将17个建制镇调减为8个,行政村由436个调减为181个,非农业人口上升到45%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3%

在各建制镇除了有繁华的商业区外,还先后新建和改造了博物馆、体育馆、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设施,镇级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5万平方米

 

张家港市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纳入市域城镇规划体系,按照城市标准建设农民迁建房,既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也有效在节约了土地。6万多户农民住进了小区。这样的居民社区在张家港的田野里星罗棋布,且不说那些漂亮优雅的别墅,就是公寓也特别宽大明亮,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9.8平方米

这些社区里有健身房、图书馆、医疗室一应俱全,物业管理、水电维修、家政服务、法律咨询、治安保卫、农事服务等功能配套。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服务引进家门”的生活目标。小区里推广科技早市、服务街市、文化夜市、社区书市活动,通过“港城文明、你我同行”、“爱在家庭、奉献社会”、“崇尚科学、倡导文明”、“春风吹进千万家”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农民富而思进、富而好礼。

 

张家港通过持之以恒实施富民工程,社会保障已经从“居民待遇”变为“全民待遇”,有几十万人参加了城保、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有10万多老人每月领取80元的养老补贴。市、镇两级财政还出资数亿元,专门用于扶持农民及弱势群体的补贴。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万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免费培训实现就业,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张家港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财力投向农村,由政府“买单”的公共服务产品惠及到了近50万农民。

 

张家港涌现出了像永联村、长江村这些优秀的党组织,涌现出像吴栋材、郁全和等一批开拓进取、创业为民的优秀同志。

1978年的永联村,还是全县最小、最穷的村。在村党员会、村民会上,上任不久的吴栋材对大家说:“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气!我们一定能创造出富裕的新永联来!”二十多年过去了,永联村已成为全苏州第一家“百亿村”,村民们住进了现代化的新社区,过上了富裕时尚的生活。

长江村年综合经济效益已超亿元,村党委书记郁全和把共同富裕作为与创业同等重要的追求,周边的滩上村、三节桥村,安徽凤阳的小岗村,苏北宿豫的贫穷农村,都在长江村的无私帮扶下,改变了落后面貌,开始了经济腾飞。

在张家港,“能为农民做一点事是幸福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全市村党员的共同追求。

 

新张家港人同样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张家港成立了外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外来人员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这个“娘家”。外来人员的子女与当地孩子一起接受优质免费的义务教育。

 

在金港镇,记者巧遇两位“仙女”,一名镇江人叫陈凌云,壮志凌云;一名如皋人叫陈秋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她们都降临张家港。

[金港镇党政办副主任经济管理硕士陈凌云的采访同期声]

当时23岁,在一个建筑公司工作,从技术员到总经理助理,进入我们集团财务部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不停地努力,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现在我进入长江润发集团党政办公室,做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这么多年的发展,我感觉一点,这么多年来,过得很充实。

 [长江大酒店副总经理陈秋霞的采访同期声]

长江村的领导并没有因为是外地人而排斥,像我这样的一外地寻打工的人,对我们在机遇面前一视同仁,有一样的竞争和提拔的机会。所以我从长江大酒店的一名服务员直到今天成为长江大酒店副总经理。

 

发展生产力,消除了两极分化,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如此。建设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现阶段的重大任务,又是长远的伟大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而且是和谐的社会。

 

什么叫和谐,人人有口饭吃叫“和”,大家都有话语权叫“谐”,既有民生又有民主就叫和谐。张家港人在第二个“率先”中追求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和谐。

 

如果说,三个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是张家港的“筋”、“骨”、“肉”,那么,张家港精神就是张家港的“精”、“气”、“神”,是张家港的发展之魂、力量之源。

奋发才能有为,争先才能进位。张家港人的争先,争的是发展的质量,争的是群众的实惠,争的是民族的志气,争的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始终保持着这股敢于争先的锐气,才能真正有胆有识、无私无畏、敢闯敢试,不断创出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2005张家港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经过五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新港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和盘托出他的理由信心、底气溢于言表。

 

[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采访同期声]

我们盘点了我们张家港2006年我们用8天时间创造了86年全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我们20066天的创造财政收入等于1986年全年的财政收入,这些成绩的取得,取决于我们张家港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我们张家港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张家港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迎来了一个政通人和、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所以取得了这样长足的进步。

 

如何达到党代会提出的目标?

黄钦书记说,弘扬一种精神就是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实现两个较快增长就是要使经济综合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快三个升级是指加快主导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质量经济;加快城市功能升级,努力建设高品位城市;加快人文素质升级,着力培育高素质市民。

张家港市将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经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流量经济,具有集约节约效应的循环经济。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张家港市将加快城市功能从中心城区向镇村区域延伸,城市开发从完善硬件设施向提升生态内涵转变,把张家港建成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生态内涵的绿色花园城市。今后,张家港市将以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新起点,强化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特色,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孔夫子于《大同书》中,有这般如梦如幻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毛泽东同志赞许的“先进的中国人”康有为,在他新《大同书》中,作了精彩的描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做了更为科学的描述:社会生产力和人民思想觉悟都得到空前提高,在那个社会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很久很久以前,所罗门国王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名句: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而现在人们经常说的是,太阳底下都是新鲜事。

美国著名学者奈斯比特认为亚洲在崛起是最大的新鲜事,他说,战后亚洲发展表现为八大趋势:从单一国家经济走向网络集团经济;从传统模式走向多种模式;从出口导向走向消费导向;从政府调控走向市场驱动;从乡村走向大都市;从劳动力密集走向高科技密集;从男权统治走向女性崛起;从西方走向东方。

 

这些变化在张家港都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这些路张家港都已经走过或者正在走,如果有理想国,如果有大同世,张家港人会依照心中的蓝图,孜孜不倦地去实现自已的梦想。

 

历史总是在偶然中表现,让人眼花缭乱。

    历史总是在必然中演绎,令人心生敬畏。

    张家港的历史是张家港人创造的,

张家港人最有资格说他们能否让美梦成真。

一切都会变化,唯有张家港精神永存。

远古的祖先孔子们、柏拉图们

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最终会在这片土地上实现。

 

 

雉水惊涛

 

浩浩长江日夜唱一首奔腾的歌,向着东方,向着大海。

大江两岸的如皋和张家港共同沐浴着母亲河的呵护和滋润,可不经意间,置县只有40多年的张家港,已经轰隆隆地走在时代的前面,而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如皋,却刚刚进入经济起飞的起跑线。

 

2006,如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5亿元,张家港841.62亿元,是如皋的4.5倍;如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00美元,张家港1.22万美元,是如皋的6.8倍;如皋实现工业产值为650亿元,张家港2480.1亿元,是如皋的3.8倍。如皋完成财政收入17.5亿元,张家港136.89亿元,是如皋的7.8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家港之于如皋,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种启示,一种激励。

“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犹如惊涛拍岸,成为2007年这个春天里,响彻在雉水大地上的最强音。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为什么说要学赶张家港?本身是推动思想解放,是一个很重要的动作。现在我们的要求是抢占制高点,步入快车道,能够成为时代的领跑者,这个要求是不一样了,标杆也不一样了。

 

“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这是如皋市委、市政府以高超的政治智慧、独到的战略眼光、科学的分析判断,及时作出的战略性选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市委、市政府从如皋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城市定位、产业定位和目标定位之后,深谋远虑的宏伟举措,是深入学习昆山经验跨过长江找标杆的实际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学习昆山的延续、拓展和升华。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必将载入如皋史册,昭示如皋儿女,不断地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上下求索,奋力拼搏。

 

有学者甚至在2005年就著文立论指出,张家港的优势就是如皋的优势,张家港有的如皋都有,张家港没有的如皋也有。与张家港同行,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是如皋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然而,如皋之于张家港,不仅仅是一组数据的差距、一片街景的差异,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呢?回首二十年,我们曾经同处一条起跑线,而如今的张家港,已经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这种差距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皋的文化多元杂陈。古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东部的创业文化机智灵敏,西部的老区文化厚重笃实,南部的长江文化激越奔放,以此构成了如皋文化之大观,也影响改变着如皋的历史运行和价值走向。

 

春色中的这座画舫式的船型建筑,在风雨中站立了三百多年了,这就是名扬海内外的水绘园。

走近水绘园,走进水明楼,如皋才子冒辟疆和金陵八艳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扑面而来,这是一段被传说了几百年的风流佳话。但不知当人们在津津乐道这个故事的时候,带给你的是奋进昂扬的激情还是散发着淡淡脂粉气的忧伤?故事中那浓浓的胭脂气,带给你的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怀激烈,还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人比黄花瘦”的凄厉哀婉?

 

双水绕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钱,这是如皋人引以自豪的城河。城河在这里流淌了几百年,也陪伴着如皋人走过了几百个春夏秋冬。可我们总觉得,这外圆内方的城河,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如皋人性格的形成,或明或暗地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内方,可以理解为个性鲜明,也可以理解为功于心计、精明计较;外圆,可以理解为大度谦和,也可以理解为世故圆熟、八面玲珑。角度的错位、习惯的积淀,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使如皋人内俭中透出强悍,斯文中多了些尖刻,老陈中透露出圆滑,憨厚中又多了几分城府,这种性格的使然,是不是或多或少地使如皋人少了几分闯劲,多了几分保守,少了几分冒险,多了几分安逸,少了几分大丈夫的豪气,多了几分小家子气?于是,这条城河究竟带给了如皋什么呢?是固守陈规的定势,还是生生不息的创新,是安于现状的坦然,还是急流勇进的锐气?是陶醉先贤的荣耀,还是励精图治的激情,是自囿小城的狭隘,还是走向世界的胸怀?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如皋人已经有了理性的选择。如皋在批判中扬弃,在扬弃中省悟,在省悟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如皋已经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如皋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如皋人拥有自己的辉煌。

如皋没有理由自满懈怠,如皋人应当奋起直追。

如皋没有理由掉队落伍,如皋人从来就不缺乏信心和勇气!

如皋的今天,更渴望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洗礼,一次脱代换骨的变革,一个无比美妙的未来,因此,如皋需要标杆,如皋渴望挑战,如皋需要重新安排自己的命运,如皋要向一切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学习。

 

当思考与激情碰撞的时候,当寻觅与探索交汇的时候,

张家港又一次走进了如皋党政领导的视野。

张家港再次融入了如皋145万老百姓的情怀。

张家港速度似战鼓,催促着如皋高歌猛进。

张家港奇迹如号角,激励着如皋快马加鞭。

 

“厚德笃学、文明诚信、拼搏创新、超越争先”,新时期的如皋城市精神,引领145万如皋人民,以张家港为标杆,开始了跨越式的追赶。

 

[江苏省政协常委 原张家港市委书记 秦振华]

如皋市委、市政府,高扬张家港的旗帜,结合如皋实际,走出如皋的道路,走出以港兴市的道路,这是非常可贵的,难能可贵的。我认为她这个思路很宝贵,敢于出手,肯定行的。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把张家港作为学习的标杆,能够激励全市人民最大限度地释放潜在的力量,去追求新的标杆,瞄准新的目标,在新的历史阶段,抢占时代的制高点,步入时代发展的快车道,努力做时代的领跑者,推动我们建设新如皋,一定有它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它的现实意义。

 

[南通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陈斌]

我曾经在如皋工作过,我对如皋是了解的。如皋人口多,底子薄,这些年经过奋力拼搏,大力赶超,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腾飞的新时期。在腾飞的过程中,及时注入张家港精神,如皋的腾飞必将如虎添翼。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学赶张家港,如皋不仅会在南通和苏中跻身前列,还将会在沿江15个县(市)中崭露头角,并在长三角经济板块和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快速进位,如皋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市委常委会议室的灯光一亮就是大半夜,他们急呀!他们不得不超常规运行,不得不日夜拼搏,不得不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奋力拼抢,急起直追,只争朝夕,勇往直前。

有人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一天等于三个半天,上午、下午和夜晚。也有人说,市级机关一年到头都是“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没保证”。

 

追寻理想之路如同虔诚的朝圣,他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为如皋的腾飞呕心沥血,为如皋的明天奋力追赶。

如皋已经期待了好久,如皋也已经探索了好久,如何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关系到如皋能否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步入快车道,关系到如皋能否迅速崛起苏中,腾飞江海,关系到如皋决战2007年,能否在2009年实现全面小康。与张家港相比,如皋已经落后了,如皋不能再落后了。

 

如皋市委、市政府的历任领导,谁的内心不燃烧着熊熊的一团火,谁不想把如皋尽快搞上去!他们也曾披肝沥胆,他们也曾挥汗奋战,他们也曾殚精竭虑,他们也曾奋力拼搏,他们也曾心忧百姓,他们也曾寝食不安,他们也曾志存高远,他们也曾雄心勃勃,可是如皋在经历了“八五”波动,“九五”徘徊之后,工业产值总量逐步下滑到南通市六县(市)的末位。难能可贵的是,如皋人没有因此失去自信力,如皋在经济极度低迷的时期,仍然保持着改变现状的渴望和昂扬奋起的激情。

 

更为可贵的是,145万勤劳智慧、纯朴善良的如皋人民是如皋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推动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强大动力。蕴藏在老百姓心中的那种热情、那股干劲、那种拼命精神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腾飞的新如皋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一下子就展开在世人的面前。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  省经贸委主任  韩庆华]

当年张家港的区位和现在如皋的区位我看差不多。一个后进的地区和一个正在发展的地区有没有可能跨越发展?我看是完全可能的。你们的实践初步证明,你们有这个能力。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上次我去北京人代会,我反复讲这两句话,发展速度持续领先,经济总量实现位置前移,综合实力进入百强,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李书记说,你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吧,你向曾副主席汇报的这几句话,你能实现吧。你能实现,我就请我们的曾副主席到你们如皋来考察,来检查指导。我说,我在自我加压。

 

在首都北京,在庄严的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的会场,面对国家副主席曾庆红,面对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市委书记陈惠娟倾心宣传如皋大沿江开发、全面奔小康的生动进程,充分展示了如皋光辉灿烂的美好远景。陈惠娟书记自我加压的精神,更是得到曾庆红副主席和省委李源潮书记的充分肯定。

 

自我加压,这是张家港精神的体现;自我加压,这是如皋新城市精神的升华。有了这种精神,原本平平常常的事,可以干得轰轰烈烈;原本有希望的事,可以干得更好;原本不敢指望的事,也可以奇迹般地干成。只有胸怀远大理想,心忧如皋百姓的人,才敢于自加压力;只有胆识过人、勇往无前的人,才善于自加压力;只有不畏艰难、不怕强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才会不断地自加压力。正是在这种自加压力的作用下,如皋的发展举世瞩目。

 

如皋已经具备了全面腾飞的基础,已经具备了迎头赶上的伟力,已经具备了争雄苏中,跻身江苏第一方阵的雄心,在实现全面小康、促进如皋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大道上,如皋开始了气势磅礴的急行军。

 

然而,追循理想之路,实现经济腾飞,这是新时期的新长征,在前进上升的进程中,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看不见的瓶颈制约,理不清的矛盾纠葛,像一只只拦路虎,阻碍或延缓着前进的步伐,还有旧的传统观念,旧的习惯势力,旧的意识形态,总是顽强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阻碍或延缓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在这样一个追求新一轮的发展,也就是追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这样一个新的时期,也是我们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的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也有的同志也出现了就是一种思想,就是满足于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呢,他是跟自己的历史比,纵向比,而缺乏一种勇气,跟横向比,跟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比,跟我们这个所处的这样一个特殊的区位比,我们提出要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步入时代发展的快车道,跟这样一个要求比,这个显然是显得不够的。那么在这些同志的身上,就是还是缺乏一种高点定位的目标追求,缺乏一种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这一轮的发展又是处在中央宏观调控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我们中央,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这样一个时期,那么应该说,对我们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那么怎么样在这一轮的发展的这样一个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抓住、抢抓住宏观调控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机遇,顺势而为、趋利避害,在我们一些同志的身上,往往就是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更多地显示了畏首畏尾、怕负责任、怕承担风险,导致很多的工作,不敢大胆地开拓,大胆地去创新,而求四平八稳,那么这样的结果,一定会延误我们的发展时间。第三个就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缺乏一种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往往导致一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而缺乏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正确的把握,缺乏对科学的尊重,缺乏对实践的大胆地探索。第四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应该是一个挑战性极强的时代,那么我们有的同志在对待一些潜在性、突破性、挑战性强的工作面前,容易出现一种,这个,就是对一些潜在性、突破性、挑战性极强的工作,往往有时候怨天尤人,好像缺乏有效的办法,乃至有一些懈怠的一种心理和情绪时有滋长,那么,对一些就是突破性、挑战性的工作呢,缺乏一种宽阔的视野、宽阔的思路和宽阔的胸襟,宽阔的胸襟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不断地追求一些崇高的目标,不断地去实现一些,对一些潜在性的工作要去突破,需要永仁的一种境界,需要人去做出牺牲,需要人去付出代价,需要去奉献,来不断地追求人生的一种最高的价值,也就是现在我们倡导的,就是全社会要倡导一种核心价值体现,那么这个核心价值是什么,就是我们当前这个阶段,也就是为推进我们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来实现我们共同的远景,来实现我们共同的价值,这个我想我们是,也是新的时期构成的我们如皋人的一个核心价值的思想,那么这方面我们讲得就是,显得不够,还有就是缺乏,因为挑战性工作,它毕竟是非常艰苦的探索,需要完成一些突破性、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极强的意志力,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那么我们往往有时候缺乏一种应有的意志力和毅力。

 

举债经营,负债投入。很多人不理解,不少人有看法。但我们不能因此动摇投入的决心,不能因此改变既定的目标,不能放慢前进的速度,不能折断腾飞的翅膀。事实上,如果不举债,我们赖以骄傲的护城河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风光,我们的经济大动脉如港一级公路就没有今天这样通畅,我们许多重点工程的运行就没有今天这样顺利。

 

被中宣部誉为“长江名花”的张家港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在说到这个问题时,道出一个秘密。

 

[长江润发集团董事长 郁全和]

我们村隔壁就是华西村,他们老书记吴仁宝说过,很遗憾华西村负债晚了20年,否则发展还要快。

 

秦振华老书记更是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

[江苏省政协常委 原张家港市委书记 秦振华]

不负债是不行的,只有靠了负债,现在发展了张家港。

 

[如皋市委常委、副市长 如皋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黄成]

以前我们都是讲发展是硬道理,落实到我们如皋港开发区来说,负债是硬道理,负到债是真本事,保证资金不断是真功夫。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你看看《大国崛起》,当时全球最高的债务国是美国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搞基本设施的投资,当时最长的时间是60年到70年,也就是进入了21世纪才还债,但那时高速公路、大桥建起来了。

 

如皋,已经站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高的新起点上,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开通,随着长三角核心区域、上海经济圈以及“北上海”地位的确立,如皋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将得到空前提升,腾飞的新如皋,正以前所未有的雄心与气魄,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沿江开发战略,推动沿江与腹地齐开共发,谋求在长三角区域错位竞争的领先优势。

如皋的觉醒,如皋的崛起,如皋的跨越,如皋的腾飞,已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当这个新时代又注入了张家港精神,以张家港为标杆的时候,如皋更加辉煌灿烂的前景,已经拉开了那道厚重的历史大幕。如皋,雄姿英发的如皋,一下子就站到江苏经济板块最具活力的前列,洋溢着无比迷人的魅力。

 

[江苏省副秘书长  江苏经贸委主任  韩庆华]

如皋正在创造新的如皋精神,如皋以他后发快进的态势融入苏南板块,如皋人正在创造如皋速度,有可能出现如皋现象,甚至可以打造如皋奇迹,成为江北的张家港。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遍地风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伟人毛泽东豪迈的一吟,江山生辉,神州壮色。

 

学赶张家港,跨江竞风流。对这一代如皋人来说,是心血来潮,还是神圣使命?是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还是可以付诸行动的重大决策?

如皋已经拥有了学赶张家港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了超越张家港的信心和勇气。

 

放眼今日之如皋,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外资与民资竞相发展,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如今的如皋在创业者眼里,是做大做强的热土;在投资者眼里,是长江三角洲最具投资价值的风水宝地;在居住者眼里,是最适合人居住的长寿养生福地;在旅游者眼里,是诗情画意的东方乐土。

 

[省政府副秘书长 江苏经贸委主任 韩庆华]

我个人的看法,可用四个很来概括,一个是发展很快,第二个是任务很重,第三个是机遇很好,第四个是希望很大。

 

如皋的脚步咚咚作响。如皋已经站到前台,争当南通全面腾飞的先行者、沿江开发的排头兵和打造世界级“船谷”的领头羊。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的追求、几代人的探索、几代人的拼搏,一个全新的如皋将在这一代人手上昂然崛起。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这几年,我们的如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环境面貌变化最快,人民群众的实惠最多的时期。可以说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的运行质量在不断的提升,环境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发展成果也在不断的惠及百姓。

 

在威武雄壮的中国经济舞台上,如皋正大踏步走来。

如同世界上大江大河流域总是会产生璀璨文明一样,坐拥长江之壮美、平原之丰饶的如皋,注定了要像张家港那样走向长江时代。

 

如皋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岸线、微冲不淤的黄金岸线20.2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30多座,可通航5万吨级巨轮。非常适应大吞吐量、大运输量、大用水量的港口物流业和大型工业项目落户发展。

 

2003年,为呼应江苏省的沿江开发战略,如皋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在如皋的南部,在长江之滨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沿江大开发。

 

开发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2005年对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又进行了修编,并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省级相关专业部门的评审。如皋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正式提出开发长江、利用长江、保护长江、整合长江资源。

 

[如皋市委常委 副市长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黄成]

什么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开在先发在后,有开才有发,大开大发、小开小发、不开不发。

 

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发展,先期启动的5.76平方公里新城起步区内塔吊林立、人声鼎沸,如港新城区、临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生态养生园“一区三园”建设框架已经全面拉开,环岛公路全线疏通。长青沙大桥扩建工程已经竣工通车。两个公用码头、石化园区、公用管廊工程、高新产业园科技孵化器和钢材物流市场已开工建设,完成拆迁1500多户,建成农民集中住房37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垃圾热电主体工程竣工。江苏省沿江开发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挂牌成立,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通过。如皋港一类开放口岸已由国家口岸办报请国务院批准实施,如港新城“一年大变、三年突变”,现在正在全力冲刺“五年巨变”。

 

[如皋市委常委 副市长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黄成]

这一轮沿江开发,我们高起点的规划,把我们沿江的产业带规划为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高新产业,而这些产业正好又跟我们江苏沿江开发正好吻合起来,所以我们以规划招商、以产业招商,利用原有的产业优势来发展,我们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抓大项目、上大规模,培育像张家港沙钢那样的企业航母,是如港人梦中的追求。总投资49.6亿人民币的熔盛重工,可以圆如港人的这个梦。

占地3100亩的熔盛重工,主要生产的船型有“苏伊士”型油船,“好望角”型散货船,“阿英拉”型油船、散货船,集装船,还可以制造VICC8500标箱的特大型船和20万至30万吨的中大型船舶。一期工程建成后,可以拥有建造500万吨船舶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亿。

 

随着200728日,在上海举行的首条7.55万吨挪威金色海洋航运公司散货轮建造合同的签订,世界造船界的目光逐步聚焦到江苏如皋,聚焦到中国熔盛。短短十个月。造船订单已达40多艘。

 

工厂还没有完全建好,就有了这么多订单,这在全球造船界是个奇迹。钢铁巨人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考察了熔盛造船之后由衷赞叹。

 

[熔盛重工总裁 陈强]

当年,我在规划上海外高桥和长兴岛基地的时候,有幸走遍了世界许多著名的造船基地。两年前,我来到了如皋,看到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造船,我被这里近乎完美的长江岸线所深深吸引,我更被如皋市委市政府满腔的热情和对投资者的一片赤诚所深深感动。回到上海,我立即建议董事局尽快来这里投资。随着第一艘巨轮的签约,我们现在的订单不断。在几个月以前,欧洲一个著名的船东这么跟我说,一年以前,外界还不知道如皋,不知道熔盛,现在你们如皋和熔盛在欧洲造船界非常有名。我相信,如皋必将成为世界一流的造船基地,我们熔盛重工必将为江苏省成为造船强省,为中国成为造船第一强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这是如皋继打出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三张名片之后,打出的另一张魅力四射的名片。作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船舶产业和机电配套产业,将为整个如皋港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创造新优势。如皋由此步入了一个新时代!

 

“五年巨变”,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迈开了巨人的步伐。

 

创办于199312月的江苏省如皋经济开发区也以冲天的豪情,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在这片2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到位,ISO14000国际环境体系质量认证已经通过。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在此落户。

 

[如皋市副市长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丁兴华]

随着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我们如皋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五大产业板块,这个就是以汽车、轮胎配件一个板块,以长寿食品一个板块,以现代纺织服装一个板块,以特色肠衣、特色食品一个板块,还有电力电子电气一个板块,这五大产业板块。

 

美国通用公司来了,日本英瑞和帕瓦公司来了,浙江金达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来了,上海思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来了,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来了。

如皋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集聚优质生产要素的“成本洼地”和集聚优质企业团队的“投资高地,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纷至沓来。

 

地处如皋中心城区的高新技术园区,创办以来,敢闯难关,奋力拼抢,昼夜兼程,后发优势十分明显。总体规划和专业性详规已经出台。一个以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科技软件、生物工程、现代物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和企业群正在集聚。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 阮汝国]

围绕高新二字,具体规划三个产业园区,第一科技文化产业园,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园,第三新能源产业园。

 

三大主体、三驾马车、三部引擎,这就是学赶超张家港、建设新如皋的新空间、新优势、新动力,由此产生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促进了整个如皋大沿江开发不断向纵深发展。

 

[如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佘鸣皋]

自“十五”以来,城市社会经济进入发展速度最快。增长质量最好的一个历史阶段,基本形成民营经济为主线、港口经济为主轴、项目经济为主体的总体格局。

 

[如皋市经贸委主任杨飞]

整个十一五期间,我们规模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一千个亿,我觉得我们是有潜力的。

 

[如城镇党委书记 黄毅]

在主城区的周边,规划三个园区,为工业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江镇党委书记 胡拥军]

我们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引凤筑巢。第二件是倒过来,筑巢引凤。

 

[东陈镇党委书记 冒平 采访同期声:(讲道口经济)

 

[江安镇党委书记 吴志华]

我们江安镇正在全力打造成为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南通西部地区的第一重镇。

 

[桃园镇党委书记 沈良高]

张家港能想到的我们也能想到,张家港能说的我们也能说到,张家港能做的我们更能做到。

 

如皋大地,遍地风流。腾飞,腾飞,腾飞,已经成为如皋实现全面小康的主旋律。在这激情飞扬、万马奔腾的岁月里,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原创型企业家成为如皋风流群体中的耀眼明星。

 

200674,南通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一行人,其中的核心人物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陪同这位执掌共和国重大项目审批大权的重量级人物,有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运行部副主任刘泽洪、副省长李全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韩庆华,还有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市长丁大卫以及如皋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陈惠娟、姜永华等。

 

一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够吸引了这么多高层领导?

1996年初,靠50万元起家的神马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依靠科技进步和高精尖人才,研发的输变电密封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另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心复合绝缘子的问世,又一举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这一领域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这一新产品的研制成功,彻底打破了超高压电力设备空心绝缘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神马科技的这两个项目,奠定了神马在这两个领域里的国际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空心复合绝缘子和输变电密封性生产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100%

 

所有这一切都缘于创新。如皋的企业家善于传承,如皋的企业家更善于创新,他们总是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中表现出风流倜傥、卓尔不群的品质与气质。

江苏英田集团由铸件而柴油机而低速农用车而重型卡车,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0个亿,这是创新;江苏九鼎集团研发的“鼎牌”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荣获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是创新;通用钢球集团凭着一流的产品质量,打入世界市场,成为世界钢球第三号霸主,这还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开启智慧、激发热情,才能打开发展之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英田  采访同期声:讲规模]

我们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百亿。

 

当英田集团几乎是不顾一切地进行技改投入的时候,位于如城镇东部工业园的江苏九鼎集团在干什么呢?这是一个永不满足,永不停顿,永不言败,永远向上的企业。如今的九鼎已经进入了全国玻纤行业前三强,并进入世界玻纤行业的“第一方阵”,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个,省高新技术产品8个,20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1个,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4个,5个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他们研制生产的无碱玻纤布成功应用于“神六”火箭发射,并多次荣获国务院的嘉奖,企业被国家玻璃纤维协会认定为“中国玻璃制品深加工基地”。他们生产的玻纤网片,产量、质量、销量均为世界第一,创造了一个产品实现销售年收入超亿元的奇迹,世界上最先进的玻纤企业,法国的圣多班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向九鼎采购贴牌销售。

 

[九鼎集团董事长 顾清波]

如果我们自己的技术和我们的产品不能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话,那么根本别说发展,你就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无疑,熔盛造船的陈强、英田集团的张英田、九鼎集团的顾清波、神马集团的马斌等如皋规模经济的领军人,是如皋工业经济的风流人物。其实最风流的应该是那些“吹皱一池春水”的民营企业家、老百姓创业者。在他们的引领下,如皋的民营经济已成燎原之势。2006年民营经济完成入库税金占全部税收的67.3%。一大批创业明星、创业家庭、创业能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谱写着如皋全民创业的风流之歌!

 

[柴湾镇民营企业主 缪春兰 谈发展

 

[常青镇纺织商人负责人 谈发展

 

[下原镇村党支部书记 谈发展全村民营经济

 

如皋的建筑业,名满华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江南水乡,雪域高原,十万建筑铁军鏖战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致富了一方百姓,书写了蓝天下的辉煌。南通六建和江苏江中集团两支劲旅纷纷跻身江苏百强企业。

 

[六建集团董事长 徐正洪采访同期声:谈建筑业规模

 

[江苏江中集团总裁沈良兵采访同期声:谈建筑致富乡亲

 

在如皋企业家群中,从来就不乏开拓创新之人,不乏锐意进取之人,不乏吃苦耐劳之人,不乏敢于争先之人,不乏卧薪尝胆之人,不乏后来居上之人,不乏一鸣惊人之人。在他们身上,正在积累新的社会能量和新的创新能量,蕴藏在他们心底深处的那种创大业、干大事的激情,像地下的岩浆,喷涌而出,呼啸奔腾,其势不可阻挡。他们是如皋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如皋规模经济的脊梁,是如皋学赶张家港的基因,他们的飞速成长之日,就是如皋经济的冲天腾飞之时!

到那时,我们再来评说:谁是如皋最风流!

 

文明之光

 

这是一方有着1600多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厚土,这是一方从历史深处走过来的水边高地。

千年的文明是一炬薪火的传承,千年的积淀是久藏心底的财富,千年的奋斗是永远常青的记忆。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

 

与世界同步,如皋从2005年春天开始,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以“六城同创”为抓手,大力推进如皋的文明建设,这就是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江苏省园林城市,六城同创,同时并举,同步推进,互相拉动,互为影响,极大地推进了古城如皋的文明进程。

 

2005年,以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为主要内容推进“六城同创”。

2006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突破口,大力提升“六城同创”的运行质态。

2007年以建设“国家生态市”为统领,着力推进城乡环境建设,促进“六城同创”再上新台阶,再创新高度。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壮举!“六城同创”如同六股激流,荡涤着如皋大地。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声势之浩大,措施之得力,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开展当年,就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光荣称号。2007年又瞄准了“国家生态市”这一目标,赋予了“六城同创”新的内涵和新的使命。充分展示了如皋“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展示了如皋良好的人文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创业环境,展示了如皋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通过“六城同创”把我们的城市品牌打造出来。真正让我们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体现出来。

 

“精神文明也是生产力”。市委、市政府大会小会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跳出招商抓招商,跳出环境抓环境,打造软环境、提升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其实质就是社会文明建设。

文明的力量不可抗拒。让我们来听听两个外商的心声。

 

[德源(江苏)高科总经理  吴亮然]

我们公司在中国考察了十多年,最后选择了如皋,我们发现如皋市政府和这里的开发区管委会给我们的服务是最好的。

 

[顺帆家庭用品(南通)有限公司  汤鸿光]

我是到了好多地方去考察过,最后我还是定在如皋搬经镇。因为他们讲信誉,讲到做到。

 

环境好,人长寿,这就是软实力。

服务好,讲信誉,这就是软环境。

 

都说花香自有蝶飞来,都说树高总有凤凰栖。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如皋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如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对于改变如皋的投资环境,对于促进如皋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并且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大批标志性市场分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记录着如皋城市化建设的光荣与梦想。一大批现代化的文明小区,装点着城市美丽的天际线。一条条大路车水马龙,气派繁华。一座融新潮、时尚与传统底蕴于一体的区域性中等城市雄姿初现。

 

护城河,现在已经成为如皋人的骄傲。春光烂漫的时节,6公里长的城河两岸桃花灼灼,杨柳依依,40多处历史文化胜迹点缀其中,形成秀水绕城城更秀,景映碧波景更明的独特而诗意的城河风光带。使每一个走近的人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条大道就是贯通如皋南北的如港一级公路,它一头连着底蕴深厚的如皋古城区,一头连着正在崛起的新港区,这条路连同城内那条逶迤潇洒的护城河一样,有资格写入如皋的发展史。

 

走进如皋,随处可见的那些历史陈迹和百年文脉印痕,不是人们遥遥相望的过去,而是可观可赏可以触摸的文明坐标。如皋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每一次辉煌和每一次裂变,都那么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一代代志存高远的如皋儿女鉴古赏今,继往开来。

 

如皋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正以不可抑制的文化冲动大步跨进。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就像长江与大海的交汇,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个历史的契机,如皋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大力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实行农民住房改革,建设高标准文明新村。农民的住房革命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一座座农民公寓拔地而起。在昔日的桑基鱼塘上崛起的是完全产业化的花卉苗木基地、蔬菜大棚基地、瓜果基地,还有随处可见的镇办工业园区。在这里,农民已不在乎“农转非”,农村户口、农民生活、农家乐已成为不少城里人的向往。

 

如皋的三产服务业春风几度,终成规模。随处可见的大型超市连锁店、各类大型专业市场、繁华的步行街、高档星级酒店,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扩大了就业渠道,繁荣了一方市场。如皋正成为南北市场的集散地和承南启北的交通枢纽。

 

[如皋光华国际大酒店经理 陈兵 采访同期声

“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是如皋市委、市政府在新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奋斗目标,作为我们如皋光华国际大酒店,那我们也积极响应,勇当三产建设的排头兵,为如皋的经济发展、为如皋的投资环境创造更好的接待条件。

 

[如皋文峰大世界总经理 顾晏 采访同期声

如皋文峰大世界是文峰集团的第一家连锁分店,落户如皋已经第十年了,十年来,我们通过大家的不断的努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近文峰集团和如皋市政府签订了新的扩建工程,将投资2.5亿元全力打造苏中地区大型的购物中心,届时也将给如皋人民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也将为如皋新的发展和腾飞作出新的贡献。

 

文明是文化积淀,文明是力量的凝聚,当点点滴滴的善举汇流成河的时候,就构成了一道风景,产生了一种现象,形成了文明的力量。闻名全国的“爱心邮路”就诞生在如皋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

 

137条乡村邮路,137个乡村邮递员,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塑就了一个大写的“爱”,奏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强音。

由此激发百万如皋人民创建“爱心城市”、构造“爱心如皋”、争做“爱心奉献”的更大热情,爱心之花在如皋大地竞相开放。爱的使者在如皋城乡不断涌现。

温情如歌,情动中国。

 

2007年早春,如皋大地又涌现出一个旨在让弱势群众得到更好关爱的新事物,这就是遍布全市的“爱心超市”。

“爱心超市”发轫于柴湾镇镇南村全面达小康爱心基金的设立。镇南爱心基金的设立,如同冬天的一把火,点燃了蕴藏在如皋人心灵深处的爱的火炬。

 

洒向人间都是爱,一枝一叶总是情。

这是和煦的春风,这是爱心的呼唤。当爱与奉献成为习惯,于每一个人,爱就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美德。于一座城市,就演绎成一种品牌、一种导向、一种品位,并由此塑造了城市性格、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如皋的经济社会步入了文明、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卡尔·马克思早就论述过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这个老人家说得很通俗,他说,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之于物质具有很大的反作用。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更重要的是新一轮的发展,要抢占制高点,要步入快车道,那就表明了,我们要超常规地去做,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不然,你凭什么呢?大家都在拼啊、抢啊!而人家各方面的条件确实要比我们好得多。我们如皋凭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鼓足干劲、快马加鞭,才能力争上游。人们的思想观念要一种爆炸式的裂变,如同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要产生飞跃,如果没有思想的飞跃,哪来物质财富的飞跃呢?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强大的物质文明,就没有强大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护神”。

 

不断创造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如皋儿女争分夺秒,不舍昼夜。

 

现在的如皋,如同90年代初期的张家港那样,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无不燃烧着大干快上的激情,每一寸土地上,无不翻卷着奋勇争先的热浪。这是一个需要奇迹也能够产生奇迹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超越也能够超越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

 

开发沿江、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环境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工作,引领如皋奔向全面小康社会。

 

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如皋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发展的活力将充分迸发,财富源流将竞相涌流,十五以来所创造的比较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将得到集中回报。崛起南通、争雄苏中,在全省沿江十五个县(市)中快速进位,在长三角经济板块和全国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百强中大步赶超。

 

[熔盛重工总裁 陈强 采访同期声:讲发展规模

我来自于上海,当年曾在江南造船集团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作,有幸走遍了世界许多著名造船基地,两年前,我来到了如皋,看到这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于造船,我被这里近乎完美的长江岸线所深深吸引,特别是被如皋市委、市政府的满腔热情和对投资者一片赤诚所深深感动,回到上海,我立即建议董事局尽快来这里投资,随着第一艘巨轮的签约,我们现在的订单源源不断,目前首次订单已经接近50亿美金。几个月以前,欧洲一位著名的船东这么跟我说,一年以前,外界还不知道如皋,不知道熔盛,现在你们如皋和熔盛,在欧洲非常有名。

 

国际著名船技社ABS主席也来访了熔盛,进来的第一句话就说,未来的造船业将重新洗牌。因此,我相信,我们熔盛重工,必将成为世界一流的造船基地,我们熔盛重工也将为江苏省成为造船强省和大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相信如皋必将成为未来造船业的一个新耀起的明珠。

 

[神马科技 马斌 采访同期声(见采访录音:讲规模)

我们一定要打破国际上对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标准垄断,一定要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标准,我们一定要参于进去,要有我们的发言权,而且我们要占主导地位。

 

[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董事长 范宪 采访同期声(待采访,讲总量翻番)

 

[如皋轮胎集团总裁 采访同期声(待采访,讲发展规模)

 

[九鼎集团董事长 顾清波  同期声]

每年靠30%增长,你要多少年才能超越张家港,赶上美国。所以在这个发展速度上,我们十一五期间要达到20个亿。

 

[德源(江苏)高科总经理 吴亮然 采访同期声:(讲二期三期投入,见原采访录音)

 

历史注定了要给如皋一次机会。

地处江苏沿江开发与沿海开发“T”型交汇点上的如皋,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呼啸奔腾,昂首腾飞,雄风万里,气冲霄汉。

 

打造中国船舶工业第一城。以船舶修造及配套、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产业为基础的港口经济,发展态势前所未有,发展速度令人惊奇。

打造中国钢铁物流第一城。亿吨大港,前景喜人。

打造港口型和都市型产业园区,把125平方公里的沿江地区建成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都市圈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基地,长江流域最具效率的现代物流基地,江苏沿江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滨江新城。

 

打造区域性中等城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一城三区”的高效突破,辐射带动全市齐开共发。争雄苏中,跨过长江,融入苏南。

 

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环保型的大项目,着力培育一批超500亿的规模企业群和一批超100亿的骨干企业群,带动如皋县域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大道上迅跑。

 

如皋的沙钢、如皋的张铜、如皋的华芳、如皋的国泰,就孕育在这些企业之中。

 

“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思想有多远,步伐才能走多远,目光有多宽广,胸怀才能有多博大。

 

那些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和生力军,是推动如皋全面腾飞的中坚力量,是带领老百姓全面小康、走向富裕的中流砥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息。站在新的起点,赋予新的希望。如皋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四个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观把握如皋发展的新要求和如皋人民的新期待,清醒而又顽强地搞建设、图发展,坚决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如皋如歌,如皋如画,穿越时间隧道,跨过苍茫时空,遥望无尽天宇,极目如皋大地,新世纪的文明之光普照如皋,一个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政治文明的新如皋展现在世人面前,动感十足,活力四射,风光无限,美妙动人!

 

[如皋市委书记  陈惠娟]

“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是一个长期的、坚决的任务,对我们如皋来说,从现在起到2018年的这12年中,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内,我们将分三个阶段来推进学赶张家港活动深入、健康的展开。第一阶段,从2007年到2010年为奋起学赶阶段。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15年为持续追赶阶段。第三阶段,2016年到2020年为互动并进阶段。

 

一轮朝阳普照大江两岸,万道霞光铺就锦绣前程,英姿飒爽的如皋儿女,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胆略,全速迈向 “长江时代”,迎接她的必将是那波澜壮阔的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