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积淀
前不久,南京图书馆新馆在大行宫附近落成。新馆犹如一位摩登女郎隔长江路与总统府这个古朴的老翁相望。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民国的中央图书馆。新馆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传承,成为我国第二大图书馆。美女生在皇家,成为甲富天下的公主,已是三生有幸。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还有千年国宝撞到她的怀里呢?
东吴、东晋、宋、齐、粱、陈时,因相当于现今国务院的尚书台设在皇城之内,故皇城也俗称台城。对于六朝沿用的台城位置,史学界、考古界莫衷一是。虽多推测在今东南大学、成贤街一带,但缺乏考古证据。我们成贤街43号市政府大院前两年土建施工时,人们寄与厚望,但只出土了坛坛罐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谁诚想,就在新馆破土动工之际,一锹竟挖出这千年古迹!台城遗址距地面约
在目前藏书尚未到位,新馆尚未正式开放的时候,遗址展厅却早已熙熙攘攘,游人如织了。遗址被清理得干干净,上面罩以厚厚的玻璃。人们下阶走入展厅,站在玻璃上,脚下的台城历历在目。自台城的东南角,城墙一条边向西,另一条边向北偏东25度。城墙外表平铺两层青砖,内为夯土。因城墙内侧尚掩于土中,故难知其厚。城外
台城遗址的发现是我国近年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南京图书馆新馆以此为基石,其积淀不可谓不深厚矣。为灭“王气”,隋朝对南京采取了“荡平垦耕”的手段,使六朝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太过了。其实,非唯隋炀帝,历来人们还不都是在毁旧建新?回过头来看,是毁了文物。可当时,谁把它当文物?还不都是抱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态度!在政治斗争、战火纷飞、生活所迫之时,也往往顾不了这些。问题是保留下来的要珍视。对地下文物古迹,我们不能“必欲掘之而后快”。我们不要急着了了草草地把地下翻个遍。子孙们考古的本事要比我们大得多。台城能在新馆下偷生,实乃幸事。以为新馆是永久性建筑,便为台城永无出头之日而担忧,却大可不必。人类总还有许多万年日子要过。哪怕新馆是钢筋铁骨,都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滴朝露、一棵小草。台城也不过是在这棵小草下乘个凉、喘口气而已。
尹示
(20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