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与改革开放
史学界往往把唐朝的某些时期称为“盛唐”或“全盛日”。
唐朝中期的大诗人杜甫就这样称赞过“开元之治”: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史书一般是把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年间(713——741年),分别称为“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认为是唐朝比较昌盛和繁荣的“盛唐”时期。
那么,这两个时期有哪些值得研究的特点呢?
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简单概括几条来说明。
先说所谓“贞观之治”:
(1) 锐意改革,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放了生产力。
(2) 修订“唐律”。完善了法制,强调“上下守法”。换句话说,就是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现象。
(3) 推行了“寓兵于农”的“兵府制”(也就是今天的“民兵”预备役制度),加强了军事力量。从而出兵平息了东突厥、吐谷浑、西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骚乱,并通过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形成了与吐蕃(西藏)的军事同盟。
(4) 施行对外开放政策。当时的都城长安成为了国际人士来往的大城市,先后有四十多国派遣使臣来到长安,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玄奘西行取经讲学,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成果。
(5) 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完善了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政府。
(6) 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伊斯兰教、基督教(景教)等传入中国。
再说说所谓“开元之治”:
(1) 精简政府机构,恢复太宗时期的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事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2) 打击非法地主,重新把土地分给农民;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
(3) 为增强国力,严格户口管理。强迫一万多僧人还俗,重新注册,交纳赋税,当兵打仗。
(4) 整顿军队,平息吐蕃、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地区叛乱,收复了西域和长城以北的沦陷地区,扩大疆土,重振国威。
(5) 经济与文化事业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文人,音乐、绘画和雕塑等艺术也得到发展。
(6) 增进了与日本和朝鲜半岛诸国(高丽、百济、新罗)的文化交流,日本的“假名”文字由此产生。752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讲学、行医。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似乎可以把所谓“盛唐”时期的主要特点概括为这样五条:
(1) 敢于进行经济改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 弘扬法治,抑制腐败。
(3)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邻国保持和谐关系。
(4) 推动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5) 增强军力,平息叛乱,扩大疆土,稳定边陲。
对照这几条,我们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做的怎么样呢?
(1) 我们实行了农村和城镇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包产到户”、以及耕地、草原和林地的产权改革,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城镇的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人均GDP比“文革”以前大幅度提高。
(2) 法制建设得到完善,多党合作制和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文革”时期的左倾路线错误得到了纠正,“个人迷信”和“党大于法”的封建意识被法治观念所取代,林彪集团和“四人帮”所造成的“政治腐败”被彻底铲除。
(3) 对外开放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加入了WTO和多项国际合作组织和条约,并参与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2008年和2010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和即将举办“世博会”,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将开始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4) 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恢复了“高考”,使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后,各项文化、艺术、体育、卫生、教育、科研等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当世界跨进“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赶上或超过了许多先进国家,在这次奥运会的举办中已经充分体现出了优势。
(5) 中国进一步与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有效地平抑了台独、藏独、和东突分子的挑衅和恐怖活动。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为本国的安全和抗灾提供了保障,而且还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发展阶段。再过三十年,中国将有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然,目前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腐败问题、三农问题、城乡与贫富差距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还没有解决好。不过,这些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兴利除弊,加以解决和改善。
如果说,今天中国又出现了一个“盛世”,恐怕还为时尚早。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200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