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个谜

 

如果你没有上过井冈山,恐怕很难说你到过江西、了解江西。

最近我参加旅游团,上井冈山两日游;似乎看懂了些江西,但似乎又有了更多的疑问。

上山之前,我仅仅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局限在一、两座大山上;实际上,当年的根据地和井冈山斗争,扩展到了井冈山周围的广大山区。

井冈山处于罗霄山脉中段,海拔1586,第四套人民币(百元张)的背面图案就是它的主峰。

然而,井冈山的四周还有许多山峰,海拔超过1000的就有十几座。山连山,谷连谷;大大小小的山峰和山口易守难攻,成为了红军发展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天然屏障。

崇山峻岭之上,还有许多原始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无数的木材和翠竹,成为了红军安家落户的好材料;还有各种草药,可供红军疗伤、治病。

在山上,我们品尝了南瓜、野菜、红米饭、老表汤;夹起一口菜,还没有吃到嘴里,已经闻到扑鼻的清香。对于我们这些大城市的游客来说,这种大自然赐予的乡土美味,真是多少年没有享受过了。

我们坐着旅游大巴,在导游的引领下参观了不少景点,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以下一些。

黄洋界:它是井冈山以北的一处要塞和山门,1928年国民党军乘红军主力出战未归之机,向黄洋界发起进攻。在敌强我弱、弹尽粮绝之时,红军从后方找来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当时只有三发炮弹,前两发是“臭弹”,没响;第三发爆炸了,正好击中了敌军指挥所。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落荒而逃。毛主席因此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之句。

小井红军医院:它是一座两层木楼,设有手术室、药房和病房。导游讲,当时没有手术刀和麻药,如果需要截肢,只能用一般的木锯。然而,由于当地盛产中草药,还是救治了不少伤病员。

茨坪旧居:这里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小中南海”。

大井旧居:这里也曾是中央领导人的居所,还包括王佐的住所。

北山烈士陵园:这里是井冈山的主要景点,包括烈士纪念堂、名人题词碑林和伟人雕塑园林。在十几座井冈山时期领导人的塑像中,有两座却让游人感到陌生。一座是王佐,只见他立马远眺,仿佛在等待着朱毛红军的到来;另一座是袁文才,他低首侧坐,好像是在沉思,也好像是在无力地喘息。导游特别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两人的经历,他们都是当年井冈山上的“绿林好汉”,杀富济贫、威震一方。后来,他们被毛泽东的真诚态度所感动,接纳红军上山;并于1928年入了党,成为了红军早期主要的领导人物。但是,在“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下,当时的中央负责人提出了“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秘密下令处决“土匪出身”的王、袁二人。虽然毛泽东拒绝执行,但彭德怀却偏听偏信了湘赣特委书记朱某的报告,并同意由朱某带人枪杀了王、袁。导游还说,由于王、袁二人的被误杀,使得他们的老部下带领部队反戈,并投向国民党军队。井冈山根据地的失守,与这起误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他们两人能活下来,新中国的元帅排名,也许会有所不同。

在从井冈山返回南昌的路上,我在问自己:“井冈山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也许我们可以说,井冈山精神是“艰苦奋斗”、“武装斗争”、“游击战术”、“农村包围城市”等等。但我以为,这些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井冈山斗争的成败,却仍然是个谜。

翻开过去一百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并未能实现欧美式的共和。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起义和南昌暴动,虽然培养了城市工人和士兵为主的革命力量,但是终不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占领大城市、形成大气候。而毛泽东把秋收起义的农民武装拉上井冈山,仅仅几百人,却能长期坚持斗争、发展壮大,并创立了领导全国革命的根据地,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谜底,只有毛泽东知道。

在中共历史上有一个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江西和井冈山苏区,是毛泽东开创的;中共在南方的主要干部最终都汇集到这里,连共产国际的代表李德也来了。但是,一些当时的领导人,嘴里吃着红米、南瓜,心里却并不喜欢呆在农村根据地,总想攻打大城市。他们总是崇拜共产国际派来的“正统马列主义”,看不起“泥腿子”出身、没有留过洋的毛泽东;甚至把农民起义的领袖当作是“土匪”伺机杀害,最终撤掉毛泽东的领导职务,导致了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力量的巨大损失。

然而,历史还是选择了毛泽东。为什么?因为他懂中国。

中国与俄国不同,亚洲与欧美不同,所以革命与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不会相同。这一点,毛泽东在一百年前就懂了;然而,我们许多人至今不懂。

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是什么?一是封建历史长,二是农民为主体,因此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搞“巴黎公社”式的工人暴动;也不可能去照搬列宁的“十月革命”模式(俄国的工人阶级相对强大,而“一战”则吸引和消耗了俄反动军队的力量,为革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的工人阶级相对稚嫩,盘踞在大城市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这与俄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大多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是农民起义,井冈山苏区是在团结王佐、袁文才农民武装的基础上才得以建立的。至于陕北苏区,同样是建立在偏远的农村。历史证明,只有团结和依靠农民,革命才能胜利;如果脱离和背叛农民,革命必然失败。这恐怕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所在,也就是井冈山精神的真谛所在!

现在一些人在讨论“中产阶级”问题,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应该像西方国家一样,变成枣核儿形态的;中间大、两头小,中产阶级要成为社会的中坚和大多数,而农民的比例要像欧美那样,只占百分之几。我不能说这种想法没有道理,但是在中国是很难实现的。在这个世界上,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农民占70%的国家,只有印度。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想要把几亿农民变成中产阶级,或者要把落后的农村都变成城市,简直是白日做梦。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梦想成真,在中国已经看不到农村,到处是城市和工厂,也许更加可怕!别的不讲,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那么多粮食和资源、供给十几亿“城里人和上千万家工厂去消费、去生产呢?

我们必须要承认,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和差距是不可能很快消除的,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恐怕在一千年内也大致如此。在中国,社会结构将长期是个金字塔,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只能是塔身的中上部份,仅占30%左右;而农民阶层(包括农民工,他们已经构成现代工人数量的50%以上)则是金字塔的中下部份,占70%左右。无论是中国的共产党人、还是非共产党人,都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基础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不懂得中国的国情,把三农问题当成是负担和累赘;不仅不去满腔热诚地帮助农民,反而欺负农民、压榨农民,甚至还口口声声地说要“消灭农民”,占他们的土地、绝他们的生路,这样的干部必须下台。毛泽东来自农民,也最体贴农民。新中国刚刚成立,他就迫不及待地搞初级社、高级社;很快又搞“人民公社化”,想让农民尽快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不够多,生产力水平低,无法马上实现他的理想。但是,这并不是说“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搞错了,只能说搞得快了些、急了些,但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必须像毛泽东那样,天天想着农民,事事想着农村;只有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农村经济发展了,逐步实现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才可能到来。

的确,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是容易的;但是要让九亿农民都像城里人那样富裕,就很难。现在不是已经有一亿多农民工进城了吗?又怎么样呢?城里人、乃至各级政府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他们劳作一年却拿不到工资,没有劳动保护和医疗保险;如果找不到工作,绝对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在北京,出现一种怪现象,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城里人宁肯呆在家里吃“低保”也不去干“粗活”;而城里的许多工作却没有人干,等待着“乡下人”进城来充当廉价劳动力。所以,我很怀疑那种“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设想是否正确,因为转移出来的所谓“富余劳动力”,都是农村的壮劳力和比较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而留在家里的往往是老弱妇孺,这样下去如何能建设新农村呢?也许有人会说,农村已经是“地少人多”,农民不进城就没有活路。其实,目前的广大农村仍然是粗放式经营;如果能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化水平,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搞精耕细作、多种经营,可以干得事情很多,各类人才也是很缺乏的。现在看来,当年毛泽东提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正确的,是有远见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简单化、绝对化、“一刀切”的问题。过去我们提倡“城里人下乡去”,现在变成了“乡下人进城来”,这“一下、一上”反映了两种治国理念和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和结果。

与文革以前相比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城乡差别缩小了吗?没有,反而是拉大了。诚然,改革开放初期,让沿海城市和地区先富起来是必要的,没有他们先富起来的经验和榜样作用,无法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改革。但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如果长期存在、甚至越拉越大,就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反之,如果内地和农村能够逐渐跟上来、富起来,沿海和城市的商品才能有更大的市场,发展才能有后劲儿。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过:“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思路应该有所不同,不应走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而应去探索“城市服务农村”、“科技服务农业”和“教育服务农民”的发展模式。否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就很难实现。总之,如何构建城乡二元结构的和谐关系,如何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农村,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我在江西工作了半年多,深入到一些矿区和农村看了看。我发现江西是中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产丰富,土地和气候适于多季耕种,森林面积大,水源充足,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如果人口能够减少到目前的30%,可以说这里就是人间天堂了。但是很遗憾,由于人口太多,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管理素质差,所以发展不快。

有人说,农民的落后主要是教育水平低,我看并不完全如此。我在江西农村,看到许多家庭都有两、三个小孩。我问一位大学生有几个兄弟姐妹,他说有四个;他说他结婚后,也要生五、六个孩子,否则家族就不够兴旺。可见,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旧观念,并不因为教育程度的高低而不同。这个小伙子今年二十岁,他爸爸刚四十岁,而他爷爷才六十岁出头。在北京,两代人年龄差距的“代宽”大约是三十年左右;而江西农村的女孩子,二十岁当妈妈的很普遍。

当然,中国的落后并不主要是因为人口多。一百多年以前,中国只有三、四亿人口,但国家依旧是贫困落后。可见,清朝的封建统治和顽固的封建意识,是导致中国固步自封、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封建意识长期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很快消除。所以,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中国革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革命问题,说得很中肯。这个革命,不仅仅是要革压迫者、剥削者的命,也包括农民自身革命的问题。

最近中央提出了探索农村合作经济新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十分正确。我们应该学习毛泽东,永远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永远不能忘记农民、辜负农民。如果我们违背这一条,甚至去欺负农民,同样会被农民革命的浪潮所吞没。

 

井冈山道路,是农民革命的成功之路,也是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

井冈山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去揣摩、去感悟、去探求。

 

                                                                                      20051125

 

照片:

1、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2、          小井红军医院设备简陋,动手术没有麻药

3、          红色旅游成为了江西一大资源

4、          王佐曾经是井冈山上的“山大王”,是他接纳了朱毛红军

5、          袁文才不幸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6、          茨坪旧居曾是井冈山上的“中南海”

7、          毛泽东与贺子珍结为夫妻,成为了井冈山的女婿

8、          大井旧居,毛泽东常在树下读书

9、          今日井冈已不再是战场

10、      井冈山依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