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平湖行

 

有句歌词唱的好——“谁不说俺家乡好”!

然而,我的故乡平湖是否也不错?不知道,因为我的籍贯是平湖,但从来没有去过。六十多岁的人,从来没有去过故乡,确实是个缺憾。为此,我今年下决心回了一趟“老家”。

平湖距离上海、嘉兴或杭州,均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却不通火车。我是从上海南站(汽车、火车兼有)乘长途汽车,一个多小时后在平湖凤凰小区下车即到了。住在市中心关帝庙附近的天河宾馆,可在隔壁售票处购买嘉兴站的火车票。旅馆周围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平湖的主要景点,很方便。

 

xf007.jpg

(平湖市区图)

平湖虽然是我的故乡,但是却没有什么直系亲属在这里了;即使有些远亲也是从无来往的,所以我这次故乡行并不是来“寻根”,而是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状,了却内心深处的“故乡之情”而已。

据资料介绍,平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国的武原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设为海盐县,今平湖市即为海盐县一部分。由于这里海拔不足3米,屡遭海水侵蚀,县政府不得不四处迁移。明宣德五年(1430)从海盐县分出大易、武原、齐景、华亭四乡,建为平湖县,属浙江嘉兴府管辖。“平湖”之名的由来,据说与其水淹成湖的地理环境有关。
  1991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平湖县,设立平湖市。下属3个街道、7个镇,即当湖街道、钟埭街道、曹桥街道,乍浦镇、新埭镇、新仓镇、黄姑镇、全塘镇、广陈镇和林埭镇。2009年撤销全塘镇、黄姑镇建制,合并设立独山港镇。

乍浦自宋代以来就是个港口,清康熙年间已把这里列入对外通商的十五个口岸之一。1912年,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乍浦建立“东方大港”,但没有实现。直到1992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乍浦港被列为我国的一类口岸。这对平湖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平湖已经进入了浙江省“十强”县、全国“百强”县行列。服装、光机电、箱包(及包装箱)、童车、卫浴等,已经成为了平湖的特色产业。

平湖的土特产是西瓜和糟蛋。在平湖民俗风情展览馆里,我看到了用西瓜制作的“西瓜灯”。原来,西瓜不仅甜美,而且可以做成灯笼悬挂呢!

 

平湖民俗馆.JPG

(民俗风情馆)

平湖西瓜灯.JPG

(平湖西瓜灯展览)

当然,平湖也是个旅游胜地。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大山,但水系发达,平湖市内和周边各镇,到处分布着七横八纵的河渠。尤其是平湖市区的东湖,景色宜人,古迹也不少。

 

平湖东湖.JPG

(东湖之畔)

距离东湖不远,有一处古宅大院叫“莫氏庄园”,算是平湖的一个特色景点。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历三载春秋,耗资十万两白银,方告竣工。是当地豪绅莫放梅(三品官)祖孙三代居住的大型宅院。庄园占地7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大、小房间70余间,主体构架为南北向三组,东西向四进。依次有门厅、祠堂、账房、花厅、佛堂、厨房、轿厅、正厅、堂楼厅、花园、书房及卧室等。其完整的建筑,典型的风格,丰富的实物,堪称江南独步,为世人所瞩目。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1年以来,已有《红楼梦》、《少林小子》、《家》、《春》、《秋》、《原野》等100多部、集电影电视在这里拍摄。

 

莫家花园.JPG

(莫氏庄园)

莫家卧室.JPG

(庄园内室)

在平湖的历史名人录中,排在首位的是李叔同。在东湖的一个半岛上,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馆和公园。

 

李叔同纪念馆.JPG

(莲花状李叔同纪念馆)

李叔同和学生.JPG

(李叔同公园雕塑)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1918年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1942年圆寂。在他的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

李叔同绝笔.JPG

(李叔同临终绝笔“悲欣交集”:为民族危亡而悲切,为脱离尘世而欣慰。)

叔同画作.JPG

(李叔同水粉画)

叔同条幅.JPG

(李叔同所写条幅)

叔同篆刻.JPG

(李叔同常用印)

大家都听过《送别》这首歌曲,却不一定知道它的词作者就是李叔同。据说,这首歌的曲子是取自美国民歌《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把欧美的音乐元素和中国的旧体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中西合璧、质朴动人的歌曲: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送别歌.JPG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歌》)

叔同歌曲.JPG

(李叔同作曲的校歌)

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呢?社会上至今对此有多种说法。比如,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还有人说,是因为他在儿时接受的儒家思想所致。

我个人看法是这样。李叔同是在1918年出家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和“五四运动”的前夜。此前李叔同留学日本归来,曾任多家报刊、杂志的编辑,又在几家学校担任音乐和美术教师。他也曾支持过“康梁变法”,与黄炎培、邵力子同为蔡元培的学生。他的经历很像鲁迅,鲁迅比他小一岁,同为浙江人,也曾留学日本,后来也做过编辑和教师的工作。但是他们的不同在于,鲁迅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大胆抨击了社会时弊,成为了“五四运动”的旗手。而李叔同则选择了激流勇退、遁世为僧的道路。应该说,李叔同和鲁迅都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化奇才。然而,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和处世哲学不同,因而对于中国历史所发挥的作用就各有千秋了。

出家后,李叔同对于宗教的研究也做出了贡献。据说,他之所以信奉了佛教中的律宗,是因为律宗的戒律最为严格,这有利于他严格守戒,潜心研究佛学。他所撰写的佛学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叔同的最大特点和长处就在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就一行”。无论是他谱曲作画、撰文出书,还是教书育人、研究佛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历史地位并不逊色于他人,也值得我这个平湖的“小老乡”为之而自豪!

我们谈了许多关于平湖的名胜和名人,不过我更喜欢平湖的朴素和穿城而过的小河。这里有些像苏州,沿着市区的内河行走,一步一景,小巧玲珑,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韵。

平湖内河.JPG

(市区内河穿城而过)

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金平湖”的招牌,开始我并不知道它的由来,上网查询才略知一二。据说,这是乾隆皇帝对平湖之美的赞誉;又说,因为平湖地区的油菜花盛开时,金黄色遍地而得名。不过,比较靠谱的原因大概是,由于平湖地势平坦,水利条件好,东临杭州湾,因而使其农业和水产业年年丰收。另一个重要原因前面已经提过,乍浦自古以来是东部沿海的通商口岸,这也是平湖经济发达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民间就有了“金平湖、银嘉善、铜嘉兴、铁海盐”的说法,平湖始终拿“金牌”。

结束了家乡之旅,但依然余兴未尽。返回北京不是途经上海,就是嘉兴。为什么不去嘉兴看看呢?从平湖汽车南站乘K161路公交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嘉兴。

虽然在上海参观了中共“一大”的会址(在原“法租界”),但会议因故中断,不得不移至嘉兴南湖继续开会。于是,我们也沿着“一大”代表的历史足迹,来到了嘉兴南湖。乘渡轮到达湖心岛后,终于看到了那条继续“一大”议程的“红船”。当然,这不可能是当年的那条船,只是个复制品。

 

南湖红船.JPG

(嘉兴南湖“红船”)

距离南湖不远处,还有一座形似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宏大建筑——南湖革命纪念馆。

嘉兴革命展馆.JPG

(南湖革命纪念馆)

这个展览馆内容丰富,从欧洲资本主义的崛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直到我国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通过图片和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将两百年以来的中外历史展现在眼前。

马克思在其文章《鸦片贸易史》中的一段话,赫然出现在展板之上,令我为之一振:

 

马克思谈中国.JPG

(马克思对清末中国的评论,摘自1858年《鸦片贸易史》)

马克思本人虽然从未来过中国,但是他对清末中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的时弊,以及落后必然挨打的结局,分析的多么透彻和到位呀!

后来的历史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是正确的。与世隔绝和封闭落后的中国,终于没有逃脱被西方列强打垮和瓜分的厄运;辛亥革命以来一百年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才使中国走上了重新崛起的道路。

与其说我的故乡之行是在体验“乡情”,不如说是“以小见大”,体察到了东部沿海的省情和国情。

故乡行,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