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之歌

 

——新泰州城建五周年巡礼

 

[   蓝天,白云,大地葱茏。

忙忙碌碌的人群。街心花园中悠然自得的老人、母亲及怀抱中的孩子。

住宅楼群。

白色大理石为底,金色的文字镌刻的《蒙特利尔宣言》:“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形象;建筑设计,建筑质量、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对大自然、城市景观和我们传统的尊重,都是公众关心的对象。”

——国际建筑师协会   ]

 

[   推出《泰州市首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皇天在上,后土其下,中间流浪着女人、男人。

女人住进了房子便有了“安”,男人住进了房子便有了“宁”。

安宁合为家,家聚为村,村集为镇,镇联为市。最本质的元素仍是安宁,仍是家园。

泰州是泰州人的家园。

 

世纪之交,地级泰州市成立。

抓住了历史机遇,泰州做出了地级泰州市首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取代上帝的功能,赋予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因。

拉开了序幕的城市建设与泰州的政治、经济、自然、历史紧密结合,和谐互动,奏出了动人的乐章。

 

[   推出片名:

 

                               凤凰城之歌

 

                              ——新泰州城建五周年巡礼

 

[   推出章节名,背景为五线谱,指挥棒和素色的花。  ]

 

                                      第一乐章   

 

                                       安宁颂

 

中国古人说:“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

希腊古人说,房屋于人是一个“存在的立足点”。

可见住房问题始终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

泰州人的住房问题始终牵住市委、市政府的心。

 

五年前的泰州有400万平方米的旧平房,其中还有部分难遮风避雨的“棚户屋”、“地堂屋”。

“棚户屋”、“地堂屋”只能应付人的生存,而不具有舒适与审美的生命。

泰州人渴望由生存向生命的飞跃。

 

推土机隆隆地开来了,工程队进驻了,危房旧屋一片片推倒了,脚手架一座座竖起来。泰州刹那间变成了大工地。人们也爱上了工地。

 

有这么一条热力四射的精壮汉子就成了工地迷。

清晨他从床上一跃而起,说是“散步”,结果散上了工地。赤日炎炎的白天,他在上班,不用说,上班的地点是工地。天黑了,他一身汗一身泥回家,妻子逼他洗完澡吃晚饭,换上舒适的白色衬衫,捧上妻子为他泡的酽茶,正要好好歇息,不知为什么,又要出去“溜溜”,这一溜,又溜上了工地,白衬衫又变成了灰衬衫。

“一物能狂便少年”在泰州的建筑战线上就有许多工作狂。

 

上下班的人们也喜欢停下来看看工地。

有人在计算,他的家又长了几尺,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装修,什么时候搬家,什么时候娶媳妇,家中有女为安嘛。

有人在欣赏工地的美,吊塔的上上下下,工人的忙忙碌碌,无不展现出向上的气势,一种精神,就是泰州精神嘛!楼与楼之间留下大块空间,同时也给想象留下空间,给发展留下余地,给人以向上、动感的美。

 

五年来,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时并举,老城区拆除270万平方米的危房旧屋,更新改造3个旧小区。新城区兴建了11个现代化小区,共开发商品房198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达16平方米,跃居江苏省前列。房价也是令外地人吓一串斤斗的数字:从300元至1150元每平方米!

 

泰州人是开着小卡车、蹬着三轮车,装着锅碗瓢盆,敲锣打鼓,放着鞭炮,哭着笑着乔迁新居的。

 

[   过去称之为“三步桥”的棚户区,现在是整齐、美观的“工人新村”住宅区。随机采访声:

“我五年搬三次家。先从旧房子搬到拆迁安置房,再搬到现在的房子。”

“政府的政策好。我每平方米花300元就买到新房子。”  ]

[   清晨,莲花四号小区。朝晖中,几十位中老年妇女随着收录机中的音乐,缓慢地,气定神闲地舞剑。随机采访同期声:

“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满意。等了一辈子了。市委、市政府好哇。”(说着,老太太檫起了眼泪。)]

[   “苏北商业广场”张老板开着私家车进入拥有游泳池的庭院。张老板与太太进菜园摘黄瓜。随机采访同期声:

“我在这里创业,首先要把泰州当成自己的家。”

镜头在客厅墙上的“家”字上定格。

 

透过千年的时光隧道,人们似乎看到一双颤抖的手伸向漆黑的夜空,似乎听到那悲怆的近乎于绝望的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人的呼唤是理想,泰州向世界展示的是现实,是那些浸透着人性、人权、人道的“工人新村”、“莲花小区”、“锦绣花园”等等的住宅。

泰州南门外的唐湾,矗立起一幢幢的高楼大厦。这就是泰州的行政中心区。

像帝国大厦表述纽约的富有与机会,东方明珠表述上海的腾飞与神奇一样,泰州的行政中心表述的是实现率先崛起的信心,新泰州的“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务实高效、自强争先”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心城市应具的气度与风范。

行政中心的选址也强烈地反映了泰州市委、市政府的民本意识。中心区没有一步跨到江边,也没有跨到宁通高速与泰高一级公路的交汇点,而是紧靠海陵区,随时聆听多数市民的呼声,随时为多数市民服务。

 

泰州城市建设的方针是“新老结合,各有侧重,互为依托,联动发展”。联系泰州城建的实践,人们听到了韵律,新城与老城,行政区建设与民宅建设,城建与泰州的政治产生交响、协奏之美。歌德说过:“美是关系”。

 

音符谱写乐章,文字组成诗句,水泥砖瓦的建筑语言回答“三个代表”试题,答案写在泰州人民的笑脸上。

 

[   推出章节名。背景为朝霞、大江、小号。 ]

 

                                     第二乐章  

 

                                    江花红似火

 

泰州原是个袖珍城市。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南门高桥坐汽车上口泰公路,只要几十秒钟就出了泰州地界。

另一方面,泰州的规模工业经济却发展迅猛。

春兰集团在1985年仅是个小厂。在审时度势后,该厂提出“一三五”发展规划,即年产以1000万、3000万、5000万的速度增长,规划实现了。1990年又提出新的“一三五”发展规划,即年产值以10亿、30亿、50亿递增,居然又实现了!建立地级市之前,春兰的总产值已达一百个亿。

“中华民族工业的旗帜”树在一个120平方公里,27万人口的小城市中。象是现代化的汽车跑在崎岖的小道上,农业文明的基础,承载着现代工业文明一样,极不协调。

泰州有了“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尴尬。

与古桥幽巷共生共存的老泰州人感到了大地的倾斜。《渔舟唱晚》的旋律被《英雄交响曲》毫不容情地覆盖了。

 

新泰州需要大载体。

1997年的4月,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置县级高港区,并与海陵区共同组成泰州市区。

布局起了质的变化。由于拥有了国家一类港口高港港,便意味着泰州真正地成为滨江城市。市区的面积扩大到4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60万。

雄据高港区的扬子江集团与海陵区的春兰集团及其他如梅兰等大中型企业南北呼应,形成新泰州一支实力强大的企业军团。

框架拉开了,载体做大了,还要做实。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中心城市建设是新泰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战略目标。泰州要崛起,经济与建设是两只不可或缺的轮子。

 

城市道路作为建设的突破口。

连接高港区海陵区的“口泰路”是泰州对外交通的“瓶颈”,两地车程要50分钟。

双向四车道,平坦宽敞的“泰高一级公路”很快使“口泰路”成为历史。而今两地车程只要15分钟。从这里过江阴长江大桥,上沪宁高速公路,奔上海只需135分钟。

“瓶颈”打开了,新泰州自然快速地融入了上海经济圈。

 

建市五年来,市区兴建和拓宽改造26条城市骨干道路,累计新建城市道路248平方米,人均道路6平方米以上。新建大中型城市桥梁42座。初步实现新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四纵五横”大贯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的决策。水、电、燃气、绿化、电信等都已经到位或者还在建设中。

运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建设经营一个地级市,新泰州是第一家。到目前为止,城市建设中所投入的76.4亿元,有90%靠的是市场运作。

能运用市场机制靠的是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靠的是软环境建设。

[   市建委招标办。“谢绝敬烟”的特写。采访同期声:

“泰州的建设,向每一个投资者开放。我们自建市以来都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准则办事。几年来,有1000多个项目经招标进行,今后依然照此进行。”]

 

载体的做大做实,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建市初相比,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了一倍,全市国内生产总植增幅连续几年超过全省平均速度。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了。外地客商抓住了泰州的信息,循着开通的道路,来到了泰州。目前已有20多家房地产公司抢滩泰州。在贯穿商业区的济川路两侧,已云集了新纪元商业广场、美食城、阳光广场、上海联华超市等诸多商家。

 

不久之前,一位在美国太空总署造过卫星的华人博士来到泰州,他无意中阐述了泰州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泰州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泰州城市大小适中,有城有乡有便捷的交通及通讯,有春兰这样的大型企业有教育质与量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具有新观念的领导团队。从投资角度看,这些指标具有代表性。”

没有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定规模,人家看得到泰州吗?人家能有投资的冲动吗?

博士建议泰州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软件多媒体产业园区,如果能实现,泰州将变追赶型经济为超越型经济,泰州将如阿里巴巴一样,只须喊“开芝麻”,滚滚而来的财富让所有人发呆!

看来,泰州真的离腾飞不远了。

 

[   推出章节名。背景为摆在垂柳与流水边的竖琴。 ]

 

                                    第三乐章

 

                                    生命之歌

 

    象巴黎拥抱塞纳河,维也纳钟情多瑙河,伦敦迷醉泰晤士河一样,新泰州理所当然地皈依了长江。

长江是大自然,新泰州与大自然共生共荣。

长江是永恒的生命,新泰州从长江中汲取生命之水。

建市之初,人民意见最多的是水。市委、市政府最感忧虑的是水,泰州人已喝了多年的不净之水,人称“回笼汤”。为了让人民喝上称心的水,成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头号工程。

 

一种方案认为取水引江河,省工省钱。泰州建设处处得用钱,一分钱要掰成两瓣花。另一种意见认为引江河可以南水北调,也可以北水南引。北部里下河地区农业集中,农药排入引江河会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泰州人有再喝一次“回笼汤”的危险,不如直接取水长江,从长远看会省大钱。

 

生命无价,市委、市政府采纳了第二方案,投资2.4亿元,直接取水长江,向市区日供水40万吨标准水,彻底解决了泰州人的喝水问题。

生命之水,母亲河的乳汁,终于通过了33公里的引水管,途经11个乡镇,34各自然村流进了水厂的蓄水池,经处理直接流入了千家万户。

 

[   泰州市供水公司领导采访同期声:

“引水工程是泰州市的生命工程。我公司全体职工奋战一年八个月,终于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引水距离之长,创下了省记录。” ]

 

1999812日,试供水一次成功。

泰州全城沸腾了。有的人用大桶小桶接水,有的人就干脆洗个痛快。全城到处都能听到老人的呵呵笑声,儿童稚嫩的笑声。还有人喜极而泣。还有人任水哗哗流一阵子,说是闻到了水的香气!

 

凡是存在的便是合理的。

泰州之所以能存在2100多年,是因为很好地依托了两大水系的自然环境。

城外有条护城河,城内有绕城一周的东、西市河,即所谓的“双水绕城”。

南北贯城的中市河,与东西走向的玉带河,位于环型的东、西市河中,即所谓的“田”字格局。

水绕城,城抱水,街河并行,水城一体。城市与水达成整体和谐。

水调节了城内的湿度,净化了空气,滋润了树竹花草,也给予鸟儿鱼虾以鲜活的生命。可想而知:

故乡的蓝天白鸽是怎样激活了梅兰芳大师的三十六种眼神;

泰州的鲜鱼活虾是怎样从齐白石大师的笔端蹦跳到五尺宣纸上的。

 

后来河变成了地,地上又盖起了丑陋的“大板楼”。活水变成了死水,死水逐渐沦为污水沟,成了蚊蝇滋生之所,制造着死亡与疾病。

 

新泰州的市委、市政府及时听取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做出了恢复“双水绕城”和整治城内原有四条河流的重大决定。

玉带河、中市河、稻河等河流的整治工程业已启动,河流的水质明显改善。一个更多的和谐,更高的文化品味,更浓的水乡风情将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生命之树长绿。

    泰州边建设边绿化。人们的做法是拆房建绿、扩路增绿、治脏补绿、见缝插绿。因此人们随时可以看到处处有绿岛、红圃、绿色小品及街头巷尾的小花园。

在环城河风景区、东风路、凤凰路、新区人民公园、高港银杏广场,人们有计划地培育着大片的绿化带,泼洒万斛绿色,目的是滋养城市的肺。

1999年城市新增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2000年新增55万平方米,2001年新增70万平方米。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泰州稳步向滨江花园城市的目标前进。

 

泰州是有灵性的。泰州不愿意变成钢筋水泥的森林,也拒绝污染、噪音、热岛效应,缺少蓝天和自然光的城市病。

泰州追求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

 

[   推出章节名。背景为夕阳下的排萧、寺庙。 ]

 

                                     第四乐章

 

                                    晚钟与汽笛

 

今日的泰州,海陵区的人们能听到光孝寺悠远的晚钟,钟声从远古传来;高港区的人们能听到江轮嘹亮的汽笛,汽笛向未来飘去。

泰州的内涵就是这样丰富,她拥有着城市完整的组成部分:过去、现在、未来,环环相扣,传承着城市的精神文脉。

 

在旧城不足几公里的地方存在着城市2100年历史的积淀。其中有北宋教育家胡瑗的“安定书院”,南宋名将岳飞的庙,纪念明代“泰州学派”宗师王艮的“崇儒祠”以及古桥、古巷、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

“安定书院”这样的古建筑,它们数百年来作为泰州市的永久性大市民而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城市,提高着城市的文明素质,发挥着它们的精神功能。对泰州人而言,他们是长辈,是老师。新时代的泰州精神就是源自于它们。

古巷、古桥、古井、古民居与泰州人之间更是纠缠着生生死死的眷恋情结,难舍难弃,难离难分。

如果贸然在这样的城市里搞建设,无疑是一次大破坏,其程度远甚于战争或天灾。

 

泰州人尊重家园的历史,并把历史当成他们的根。

市委、市政府主持编制并实施《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根据国际惯例,“保护一座文物建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划出了保护区域:明清古民居片、光孝寺古儒释道片、古税务街片、古文峰塔望海楼片。

 

泰州在处理建设与保护古建筑的关系上,做得很“文化”。

泰州在历史上是纳税大户,历代朝廷都很重视这块收入。因此,泰州有税务桥、税务街等独特的盐税文化。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税务桥是一座砖制的拱型小桥,由于城市的河道淤塞,渐渐被埋入地下。

新泰州在道路施工时,出土了税务桥。为了保护文物,仍将桥埋回地下,为泰州保存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在建设税务东街时,一方面保护好“三峰园”等明清建筑,另一方面并没有刻意重新恢复早已湮没了的“历史旧貌”,而是在黄金地段建造两座牌坊,潇洒地与历史打声招呼,遥遥作个呼应。

 

没有古建筑的城市将是一座浅薄的,没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同样也是没有前瞻穿透力的城市,其精神文化能穿透几千年!

历史带着古泰州的民本思想、英雄情结从税务桥走上济川大桥,从麻石街走上梅兰路,从过去走到现在,当然还要带上泰州精神从现在走向未来。

 

今后的十年,泰州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城市,高水平经营和管理城市,全方位开放和搞活城市,多途径繁荣和发展城市,着力把城市实力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

 

2001年将开展新一轮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突出抓好总体规划的完善,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组织方案比选,确保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根据修编后的总体规划,抓好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搞好滨江工业园规划的编制工作,留足发展腹地,并把港口纳入其中。

 

2005年,初步确定泰州在苏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市区面积达46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达45万人次。

2010年,把泰州建成一个初具现代化标准的新型大城市,市区建成面积达5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57万人。

 

未来的泰州不但能听到钟声、扬子江的汽笛声,而且还能听到太平洋的涛声!

泰州是我们理想的家园。

                                                                 江雷等